野外养知了猴仅需18个月即可成熟
作者:农牧创意家•更新时间:11小时前•阅读4
在农业养殖领域,一项革命性的技术正在悄然兴起——野外养殖知了猴,其成熟周期仅需18个月,相较于传统养殖周期大幅缩短。这一创新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率,也为农民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知了猴养殖:缩短成熟周期,提高经济效益
技术优势:提高产量,降低成本
野外养殖知了猴具有以下优势:
- 提高产量:通过人工增加虫卵密度,单位面积产量显著提高。
- 降低成本:缩短养殖周期,减少饲料和人工成本。
- 环保:在自然状态下养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实践案例:阳信县郭书明的成功经验
阳信县郭书明是一位敢于尝试新技术的农民。他从2012年开始在自家的梨树下尝试种植知了猴,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据郭书明介绍,他在一亩梨园中种植知了猴,一年内共收获了1万多只,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养殖技术要点
- 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林下养殖,各种果树、木材树下均可。
- 控制温度和湿度:在孵化过程中,温度保持在28-34度,湿度适宜。
- 及时采收:成虫羽化后,及时采收,避免损失。
近年来,知了猴的市场需求量逐年上升,收购价格也在不断上涨。在山东等地,知了猴的收购价格每年平均都在每只0.4元以上。因此,种植知了猴成为了农民眼中的“黄金产业”。
养殖周期 | 传统养殖 | 野外养殖 |
---|---|---|
成熟周期 | 3-5年 | 18个月 |
单位面积产量 | 较低 | 较高 |
成本 | 较高 | 较低 |
在传统观念中,知了猴的养殖周期长达三年,但胡延和的实践打破了这一局限。他在自家梨园中尝试了一种新的养殖方法,将孵化出的幼虫撒在梨树下,结果在知了猴出洞高峰期,撒了幼虫的梨树下,一亩地一个晚上就能捕捉到600多个知了猴,而未撒幼虫的梨园则只有二三十个。
植保防治与产量影响
目前,农村普遍采用植保防治虫害的办法,这种方法虽然能杀灭虫卵,但也导致了野外自然状态下可供孵化成虫的卵大量减少。这一现象在果园尤为明显,影响了单位面积树林尤其是果园知了猴的产量。
金蝉人工养殖仅需280天到300天,相比自然生长的280天到300天,大大缩短了养殖周期。此外,人工养殖可以控制温度、湿度等条件,提高蝉卵的孵化率和幼虫的成活率。
金蝉养殖技术包括选择育种树木、建设育种大棚、种虫管理与防疫、采收保存种卵等。其中,温度和湿度是影响蝉卵孵化的关键因素。孵化温度应保持在28至34度,湿度应控制在适宜范围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