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花水泥池培育黑鱼技术,探讨黑鱼在水泥池中的养殖方法
黑鱼,以其鲜美的肉质和丰富的营养,在市场上备受青睐。而夏花水泥池培育黑鱼技术,正是为了满足这一市场需求而应运而生。本文将深入探讨黑鱼在水泥池中的养殖方法,为养殖户提供实用指导。
一、水泥池结构与消毒
水泥池是黑鱼养殖的重要设施。其大小设计在5~10平方米、高80~100厘米,进排水口需配备防逃设施。底部由进水口向出水口倾斜,每个池内设一食台,低于水面20厘米左右,并安置增氧设施。在投苗前,必须对培育池进行严格消毒。
消毒方法 | 消毒时间 | 消毒效果 |
---|---|---|
生石灰消毒 | 养殖前15天 | 彻底消毒,杀灭病原体 |
漂白粉消毒 | 养殖前3天 | 有效杀灭病原体和寄生虫 |
二、养殖前的准备工作
1. 养殖设施:选择土池塘或水泥池,水深1~2米,堤水设备齐全。池塘底部淤泥适量,一般在20厘米左右。
2. 水源:河水、水库水、井水等均可。水质宜中性或弱酸性,水体的溶氧含量一般应保持在3.2mg/L以上。
3. 鱼苗选择:选择健康、活力强的鱼苗,规格在10~14厘米。
1. 水质调节
苗种培育阶段水体中溶氧不低于3.2毫克/升。水泥池培育阶段,由于面积小、水浅、放养密度高,需勤换水,每天换1~2次,并适时增氧。
2. 及时分养
当鱼苗长达2厘米以上时,要定期分养,一般7~10天换池1次,换池要过筛分养。经过2~3次分养,鱼苗长达3~4厘米,就可移入网箱或土池中培育鱼种。
3. 加强巡池
注重观察鱼苗的摄食、活动情况和水质的变化。若发现摄食量降低、集群停滞在水面、反应迟钝、离群独游和体色不正常时,应引起重视,及时采取防病治疗措施。
四、饲料及投饲方法
刚下池的仔鱼仍以活浮游动物为食,每万尾仔鱼每天投喂0.2~0.3千克浮游动物。鱼苗长达2厘米之后,除了投喂活红虫之外,在食台上挂上1~2袋死红虫,开始驯化用死红虫为食。
五、黑鱼的营养价值
黑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B族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经常食用黑鱼,能够增强抵抗力,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
黑鱼养殖新篇章:水泥池培育技术解析
黑鱼苗种的培育是养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在水泥池中,可以采用静水式或微流水式进行培育。静水式培育每平方米可放养400至500尾仔鱼,而微流水式则可达到600至800尾,最高可达1000尾/平方米。在培育过程中,要注意水质的调节,确保溶氧量不低于3.2毫克/升,以适应黑鱼的生长需求。
三、亲鱼选育与繁殖
选择健康的亲鱼是保证黑鱼养殖成功的关键。亲鱼应尽量选择附近河沟、湖泊中的天然捕获物,规格在80克/尾以上,体形正常,无病无伤。在池塘中培育亲鱼时,水温需保持在15℃以上,投喂少量小鱼虾、螺蚬肉、豆饼等,并定期巡塘观察,适当加注新水。繁殖时,可采取人工注射LRH-A与HCG混合药物,刺激亲鱼发情,并布设棕片和大的蚌壳,让其自然产卵。
黑鱼苗种从小喜食活饵,因此在水泥池中培育夏花时,应投喂用100-120目捕捞网人工捕取的野生或预先进行培育的轮虫及桡足类、枝角类等浮游动物。因为鱼苗的生长,逐渐过渡到死红虫等饲料。投喂量要根据鱼苗实际摄食量进行调整,确保鱼苗吃饱,生长速度才有保证。
黑鱼养殖的日常管理包括巡池观察、水质调节、饲料投喂、病害防治等多个方面。巡池时要关注鱼苗的摄食、活动情况和水质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水质调节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换水,保持水体溶氧量。同时,要加强病害防治,确保黑鱼健康生长。
水泥池黑鱼养殖作为一种新型养殖模式,具有高效、环保、易管理等优点。通过本文的详细介绍,相信您已经对水泥池黑鱼养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今后的养殖过程中,希望您能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养殖技术,提高黑鱼养殖效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