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规模化育苗技术,解决河豚苗种供应难题
河鲀,作为硬骨鱼纲鲀科鱼类的统称,俗称河豚。自古以来,我国食用的河豚皆生息于河中,因其肉质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只是,河豚的养殖过程中,苗种供应一直是一个难题。今天,我们就来揭秘河豚规模化育苗技术,解决这一难题。
河豚育苗技术要点
序号 | 技术要点 | 具体内容 |
---|---|---|
1 | 亲鱼选择 | 选择性腺发育好的亲鱼,保证卵的质量。 |
2 | 孵化环境 | 使用透明聚氯乙烯孵化器,保持适宜的温度、盐度、PH值和光照度。 |
3 | 饵料选择 | 选择豆饼、糠麸、酒糟等饵料,根据水质变化及时追肥。 |
4 | 鱼苗培育 | 专池饲养,注意水质清新,饵料种类、密度及投喂方式。 |
河豚卵粒小,卵径仅有1.1毫米左右,但性腺指数高,怀卵量大,这为规模化育苗创造了前提条件。
1. 亲鱼选择
亲鱼数量充足是保证育苗用卵数量的先决条件。亲鱼性腺发育好,才能保证卵的质量。亲鱼的数量可以通过蓄养或从后备亲本中选留而得到满足;亲鱼的质量则需通过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利用生理生态学相结合的方法,强化培育,使亲鱼性腺发育好,从而保证亲鱼的质量。
2. 催产和效应时间
准确把握催产和效应时间的时机,是使卵正常受精,提高受精率的前提条件。催产时应保证催产所需环境因素,并把握催产时机,应在卵发育到Ⅳ期末时催产。催产时药物种类和剂量也应使用恰当,才能保证卵由Ⅳ期末向Ⅴ期转化,否则可能不产或过熟,导致催产失败。
3. 孵化环境
孵化容器应无毒,孵化时的温度、盐度、PH值、光照度等应适宜,水应勤换,每天换水率应达100%,这样有利于提高孵化率。笔者所在课题组1999年人工繁殖时,许多组亲鱼的受精卵的孵化率达到了95%以上。
鱼苗培育时应注意饵料的种类、密度及投喂方式。水质应保持清新,这样鱼苗吃食积极,身体健康,长势也会很快。在河豚鱼苗培育的饵料系列中,应特别注意饵料种类,转食的时机和方式,这是影响鱼苗培育的主要因素。
某养殖场通过实施河豚规模化育苗技术,成功解决了苗种供应难题。在2018年,该养殖场采用该技术,1尾1.5千克的雌亲鱼经人工授精后,获得的乌仔数量可达10万尾,育苗成功率高达90%。
孵化器革命:透明聚氯乙烯孵化器助力河豚苗种培育
河豚的孵化过程对于养殖户来说至关重要。传统的孵化方式往往效率低下,且难以保证孵化效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用了先进的透明聚氯乙烯孵化器。这种孵化器直径10cm,高100cm,容积180L,底部呈漏斗状,中间设一拦卵器。通过底部充气使鱼卵不停地翻动,同时由孵化器上方进水和底部向上的弯管排水,实现自流循环,每日最大换水量达8次。这种孵化器在照度500LX左右的室内放置,为河豚胚胎的健康发育提供了理想环境。
河豚育苗并非易事,但掌握了以下四大要点,育苗过程将变得轻松许多: 1. 选择性腺发育良好的亲鱼,确保卵的数量和质量。 2. 准确把握催产和效应时间,提高受精率。 3. 注意鱼苗培育时饵料的种类、密度及投喂方式。 4. 保持水质清新,为鱼苗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案例分析:某养殖场河豚苗种供应难题的解决之道
未来展望:河豚养殖市场前景广阔
因为人们对河豚美食的喜爱,河豚养殖市场前景广阔。只是,河豚苗种的供应问题仍需得到有效解决。通过不断创新技术、优化养殖模式、加强行业合作,我们有理由相信,河豚养殖市场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