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兔成活率低,需提高养殖技术
在兔子养殖领域,幼兔的成活率一直是养殖户关注的焦点。幼兔的断奶时间、饲料营养、疾病预防等因素,都对幼兔的成活率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断奶时间与成活率
断奶时间对幼兔的成活率有着直接的影响。早断奶的仔兔生长缓慢,成活率低;而晚断奶则不利于幼兔消化系统的发育和生活能力的提高。一般断奶时间控制在30天左右较为适宜。
饲料营养与消化能力
幼兔的饲料应营养丰富、易消化、体积较小、适口性好、能量和蛋白水平较高。同时,应注意营养含量不是越高越好,过多的精饲料容易导致腹泻及肠炎。一般幼兔日粮粗纤维含量为12%左右即可。
疾病预防与护理
幼兔容易受到球虫病、巴氏杆菌病、兔瘟等疾病的侵害,这些疾病往往会导致大批死亡。因此,新生仔兔如果能吃到足量的初乳,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减少死亡。
养殖技术提升策略
策略 | 具体措施 |
---|---|
适宜的繁殖强度 | 不宜过多追求每只母兔的年产仔数,应视品种、饲养管理条件、母兔膘情及场的具体情况而定。 |
充足清洁的饮水 | 冬天每天饮水1次,其他季节每日2次,气温较高时应做到清水不断,饮水常换。 |
户外运动时间 | 每天保持2~3小时的户外运动时间,以促进消化,增进食欲,促进钙磷吸收,提高抗病力。 |
科学免疫 | 对羔羊进行科学的免疫,是养好羔羊,减少死亡,提高成活率最重要的一环。 |
分群管理 | 幼兔按体质强弱、日龄大小进行分群,笼养时每笼以3~4只为宜,群养时可8~10只成小群。 |
案例分析
前面谈到了幼兔成活率低,需提高养殖技术。,后面将重点放在幼兔养殖技术革新,提升成活率新路径上。
以某养殖场为例,该场对断奶时间进行了严格把控。通过观察幼兔的生长发育状况,结合饲料营养、环境等因素,将断奶时间设定在30天左右。实践证明,这种精准断奶方式使得幼兔成活率提高了20%。
幼兔生长发育迅速,对营养需求较高。只是,由于其消化能力较弱,特别是对粗纤维的消化能力,因此饲料的营养搭配至关重要。理想的幼兔饲料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且体积较小、适口性好。
某养殖基地在饲料研发上下了不少功夫。他们采用优质原料,科学配比,确保饲料营养均衡。同时,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酶制剂及抗生素,以促进幼兔健康成长。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该基地幼兔的成活率提高了15%。
精心护理,增强幼兔抗病能力
某养殖户在幼兔护理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他们注重以下几点:一是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二是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三是定期进行消毒和预防接种。通过精心护理,该养殖户的幼兔成活率提高了25%。
幼兔分群管理,提高养殖效益
合理的分群管理对于提高幼兔成活率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幼兔的体质强弱、日龄大小进行分群,有助于避免拥挤、减少疾病传播,提高养殖效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