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笋夜蛾危害竹笋生长,需采取有效措施防治
竹笋夜蛾,这个名字听起来就让人心生畏惧。它可是竹笋生长的头号“杀手”,为了保护我们的竹笋,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揭开竹笋夜蛾的神秘面纱,探讨如何有效防治。
竹笋夜蛾的形态特点
竹笋夜蛾成虫体长14—25毫米,体、翅呈现棕褐色,雌蛾颜色相对较浅。前翅翅基及近顶角处有一个倒三角形深褐色斑,外缘由7—8个黑点组成。笋秀禾夜蛾成虫体长11—18毫米,体、翅棕褐色至灰褐色,前翅中央具1个黄白色肾形纹。5种竹笋夜蛾的幼虫均为淡紫褐色,极易混淆,可根据亚背线的形状及其短缺加以区分。
竹笋夜蛾是宁国竹林笋期的重要害虫,在宁国的竹林中发生较为普遍,造成退笋多、成林竹断头、断梢、节间缩短等问题。竹笋夜蛾的幼虫会蛀入笋内取食笋肉,导致受害笋缢缩变黄,失去光泽,继而腐烂发臭,笋内有蛀道虫粪。
为了有效防治竹笋夜蛾,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防治方法 | 具体措施 |
---|---|
清除虫源 | 在出笋季节加强林内清查,及时挖除被害笋。初期被害笋可食用,高脚虫退笋应深埋沤肥或捣毁,杀死笋内幼虫,以降低翌年虫口密度。 |
清除中间寄主 | 在秋冬季节和出笋前1个月施用除草剂或竹林垦复清除林地杂草,既可消灭草上的越冬卵,又可断绝幼虫孵化后的食料,使其在出笋前饿死。 |
灯光诱蛾 | 6月份成虫羽化时,夜间用黑光灯诱杀。 |
垦复营林 | 用垦复的方法管理竹山,是防治笋夜蛾的有效措施,竹林垦复一般可降低虫口60%左右,最高达90%以上。 |
防治竹笋夜蛾,需要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除了上述方法,还可以结合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多种手段,以实现最佳的防治效果。
竹笋夜蛾的防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共同努力。通过了解竹笋夜蛾的生物学特性、发生特点和综合防治措施,相信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竹笋的健康成长,为我国竹笋产业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竹笋夜蛾,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害虫,却能给竹农带来不小的麻烦。它以竹笋为食,幼虫蛀入笋内,轻则抑制生长,重则导致腐烂,严重影响竹笋的品质和产量。
竹笋夜蛾一年发生一代,以卵越冬。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下旬幼虫孵化,初孵幼虫以竹林内禾本科和莎草科杂草为中间寄主,4月中下旬竹林出笋后,迁移至笋上取食。成虫6月份羽化,产卵于杂草、笋箨、土表和低位竹枝托叶等处。
1. 清除虫源,阻止幼虫上笋
在秋冬季节和出笋前1个月施用除草剂或竹林垦复清除林地杂草,既可消灭草上的越冬卵,又可断绝幼虫孵化后的食料,使其在出笋前饿死。
3. 营林措施
用垦复的方法管理竹山,是防治笋夜蛾的有效措施。竹林垦复一般可降低虫口60%左右,最高达90%以上。
4. 灯光诱蛾
6月份成虫羽化时,夜间用黑光灯诱杀。
在某地,竹笋夜蛾曾一度泛滥成灾,严重影响竹笋产量。当地竹农在采取上述综合防治措施后,竹笋夜蛾的数量得到了有效控制,竹笋产量和质量都有了显著提升。
六、未来趋势展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