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

鳅种培育:探讨泥鳅、黄鳝等水生经济鱼类的人工繁殖与养殖技术

鳅种培育:探讨泥鳅、黄鳝等水生经济鱼类的人工繁殖与养殖技术

泥鳅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

泥鳅,以其鲜美的肉质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在淡水养殖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以下是泥鳅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的关键技术。

一、繁殖设备与孵化过程

繁殖设备 孵化缸规格 网箱材料 网目要求
网箱 0.4立方米/个 聚乙烯材料 12目筛绢网

在适宜的水温下,泥鳅的卵子受精后,原生质向一端移动,形成胚盘。孵化时间与水温密切相关,水温越高,孵化时间越短。

二、苗种快速培育技术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苗种供应成为关键。以下介绍泥鳅苗种快速培育技术。

月份 日投喂量
3月 泥鳅总体重的1%
4月-6月 泥鳅总体重的4%
7月-8月 泥鳅总体重的1%
9月-10月 具体量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黄鳝养殖技术要点

黄鳝是另一种受欢迎的水生经济鱼类,以下是其养殖技术要点。

一、养殖用水池选择

黄鳝养殖用水池可以选择池塘、稻田或坑函,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养殖场所。

二、水生蔬菜-微生物-黄鳝、泥鳅鱼菜共生系统

这种系统可以有效提高养殖效率,减少养殖成本。

水生经济鱼类的人工繁殖与养殖技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通过以上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养殖效率,促进水生经济鱼类的产业发展。


解释完鳅种培育:探讨泥鳅、黄鳝等水生经济鱼类的人工繁殖与养殖技术。的意义,再解读泥鳅黄鳝养殖技术解析。

鳅种培育:探讨泥鳅、黄鳝等水生经济鱼类的人工繁殖与养殖技术

泥鳅繁殖与苗种培育的关键步骤

在盘山县鑫安源生态园,我们采用了一种创新的繁殖方法,以促进泥鳅的繁殖和苗种培育。我们利用网箱和孵化车间定制的孵化缸进行产卵和繁殖。网箱由聚乙烯材料制成,尺寸为1米×1米×0.5米,而孵化缸的规格为0.4立方米。为了防止鱼卵外溢,我们使用了网目为12筛绢网的筛绢网。

泥鳅孵化过程解析

泥鳅的卵子受精后,原生质会向一端移动,形成胚盘。在适宜的水温条件下,受精后2小时15分,卵子开始第一次卵裂,进入2细胞期。随后,卵子继续分裂,经过一系列的发育阶段,最终在受精后46小时45分,细胞逐渐下包,进入原肠初期。这一过程展示了泥鳅孵化的精细和复杂性。

泥鳅苗种快速培育技术

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苗种供给常常出现不足。因此,我们开发了一套泥鳅苗种快速培育技术。根据泥鳅的摄食量与水温的关系,我们制定了相应的投喂计划。例如,在3月份,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1%,而在4月至6月,日投喂量则增加至总体重的4%。

泥鳅养殖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泥鳅天然捕捞产量逐年下降,种质资源遭到破坏,这给泥鳅的规模化生产带来了挑战。尽管泥鳅人工繁殖已取得较大成功,但大规模的泥鳅苗种培育仍面临诸多问题。例如,绝大多数泥鳅苗种场仔鱼培育成活率不足30%。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于2012年5月至6月开展了相关研究。

泥鳅苗种培育的具体实践

刚孵出的泥鳅全长约3.5-4毫米,身体透明,不能自由活动,只能用头部的吸附器附在鱼巢或其他物体上。经过3天左右,卵黄被吸收完,苗体才能游动并开始摄食。此时,应将其转移到鳅苗池饲养。在培育泥鳅苗种时,土池比水泥池更有优势,因为土池能更好地培育浮游生物,为泥鳅苗种提供更适口的开口饵料。

稻田与池塘培育的差异

在稻田培育中,我们通常使用较小面积的稻田。放养前,我们需要施基肥,每100㎡施50千克。待数日长出浮游生物后,即可放鳅苗,每平方米放40-50尾。而在池塘培育中,池水深40-60厘米,需要良好的防逃设施。投放鳅苗后,每天投喂米糠、蚕蛹粉、饼粉等。

泥鳅苗种培育的孵化率与水温关系

胚胎发育的温度与时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水温28℃内,孵化时间与水温呈负相关关系,即随着水温升高而时间减少。孵化率的高低与水温呈正相关关系。例如,水温15℃时,孵化率为80%;20℃时,孵化率为94%;25℃时,孵化率为98%。

泥鳅苗种培育的亲鱼选择

培育亲鱼的泥鳅可以选择天然捕捞、市场购买或自己人工繁殖。无论哪种来源,都要求泥鳅无病无伤、体质健壮。泥鳅属底栖小型经济鱼类,在二龄时性成熟,开始产卵。泥鳅对环境适应能力强,饲料来源广,池塘、坑函、稻田中都能养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55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