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畜牧养殖流程,关注关键生长阶段
一、密度
"密度",这个听起来很学术的词,其实在我们养鸡过程中非常重要。它包括了每平方米养鸡的数量,以及每只鸡所占的水、食槽位置。你知道吗,现代蛋鸡平养的密度可是有讲究的哦!下面我给你看一张表,表1显示了现代蛋鸡平养的密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光照
鸡舍的光照管理制度也是一个大讲究。我给大家分享一下两种光照管理制度的做法。第一种是4月15日到9月1日之间孵化的小鸡,生长的后半阶段正处于日照缩短期,所以只要日照不超过10小时,完全可以采用自然光照。第二种是9月1日到次年4月14号期间孵出的小鸡,生长的后半阶段正值日照延长期,采用"渐减法"光照制度比较合适。具体怎么做呢?利用所在地区日出日没时间表,查找鸡20周龄时自然光照时间,然后加上人工补充光照5小时作为起点,以每周递减形式到达20周刚好把原来增加的5小时全部减完。这样做的原因是:光照刺激鸡脑下垂体前叶卵泡激素,一方面促进机体发育,另一方面刺激生殖系统,加速小母鸡卵巢发育,直接影响到性成熟早迟与开产日龄。生产上,12周龄后光照原则是以8~9小时为宜,在变时光照里只能缩短,不能延长。光照强度以5~10勒克斯为佳。
三、温度
温度是育雏的首要条件,育雏温度由35~33℃起,以每周3℃幅度逐渐下降至环境温度止。所以育雏温度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衡量育雏室温度是否适宜,除了观察鸡背上缘高2 cm处温度计外,还可以通过观察鸡的行为和叫声来判断。凡分布均匀,呼吸平稳,叫声欢乐,视提供的环境温度为最佳温度。
四、湿度
1~10日龄由于育雏温度较高,一般湿度偏低,特别是刚孵化的雏鸡若得不到及时饮水,加上育雏环境湿度偏低,很容易造成雏鸡脱水。生产上最佳湿度为60%~65%。以后,由于日龄不断增长,排泄物不断增多,育雏温度不断下降,饲养过程中往往又造成湿度偏高现象。所以适当通风,勤换垫料,严格控制饮水器水面高度或防止乳头饮水器漏水是饲养过程中确保环境干燥的重要措施。
五、通风
通风是指鸡舍内风力达到一级左右。通风与保温在生产上往往形成一对矛盾,重温度、轻通风是养殖过程的常见现象。因此,要做好保温工作的同时,特别是育雏后期或严冬季节一定要注意舍内新鲜空气的补充。
六、断喙
鸡有啄羽习性,生产上通过断喙来有效防止饲料浪费与恶癖发生。断喙时间通常安排在6~10日龄,10~12周龄再进行修剪一次,上去1/2,下断1/3,确保上短下长。断喙应激很大,断喙前后一、二天注意在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特别是vk。
七、称重
称重结果是反映后备母鸡饲养成绩好坏的一项指标,生产上以均匀度来衡量。6周龄起每1~2周在鸡群中随机抽样1%,逐只称重,称重应在下午相同时间段进行,以免造成误差。均匀度一般要求不低于75%-80%。
八、合理分群
对体重明显不足的个体进行分栏饲养,通过适当提高饲料浓度或刺激食欲来加强饲喂。逐渐缩小与群体体重的差异,但又不能操之过急,做到体重稳步提高。
九、转群
转群是蛋鸡生产必不可少的一步。第一次转群是从育雏舍转入育成舍,生产上往往是在同一舍中仅扩大地盘而已。第二次是育成舍转入产蛋鸡舍,生产上往往拌有鸡群上笼环节。上笼对鸡而言,环境改变大,一要做好饲料中抗应激药物的添加,二要做好对鸡行为的观察,对采食饮水要加以诱导。
十、生产周期
生产周期安排妥当与否,直接影响鸡群生产性能的发挥与获利的多少。依据以往经验,结合目前禽病发生规律,以12月初与3月初进鸡较为合适,这样蛋鸡开产分别安排在4月中旬与8月中旬,产蛋前期免遭"呼吸道"疾病的威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