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鸡育雏讲究科学,与肉鸡育雏有异
土鸡育雏——温度计并不重要。
养鸡界有句俗话:“土鸡育雏,温度计并不重要。”这话虽然听起来有点不靠谱,但实际上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土鸡育雏的加热方式多样,有煤炉、保温灯、地下烟道等,同一个房间内,远离热源和热源附近的温度相差可能有7~10摄氏度。每个土鸡品种不同,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体格小的土鸡,对温度要求越高。这样就导致了书本上说的标准数据35摄氏度,在土鸡上并不管用。
温度计在土鸡养殖上,就是一个参照,并且要多挂几个,重点看鸡雏分布和表现状态。远离热源,代表鸡舍温度高,靠近热源,代表鸡舍温度偏低,根据鸡的状态来调整温度。
鸡舍升温——饱和温度预温技巧。
养殖户都有这样的感觉,鸡舍升温到20摄氏度以后,升温速度就会减慢。这个时候鸡舍的垫料、笼体、墙壁开始吸热。
垫料吸热不饱和,就会吸收鸡雏的热量,导致鸡雏回来三天就拉水便、呛毛。鸡雏没有进入鸡舍以前,鸡舍温度越高越好,可以升到40摄氏度,甚至更高,让垫料吸热饱和。
等到鸡舍快到来前2个小时,打开散热,到30摄氏度左右,保持稳定。这个时候鸡舍内物体吸热饱和,升温会很容易。
育雏方式——低温育雏不可取。
土鸡没有祖代鸡,杂交质量比较差,鸡雏的质量并不好,沙门氏菌等问题比较严重。加上很多的土鸡都是长途运输,甚至空运,在长途运输中,鸡雏受凉,导致鸡雏质量进一步下降。
这时候低温育雏,很容易导致沙门氏菌爆发,死亡率提高。这个时候采取高温育雏才能更好的保证成活率,有利于卵黄吸收,打好根基。小鸡到家想尽所有办法也要把温度提上去!
饲料选择——干料还是湿料?
土鸡经过长途运输,本身就是脱水状态。这个时候雏鸡摄入干料,进入嗉囊,嗉囊湿润饲料的效果不好,导致饲料进入不到鸡的胃内。这样的鸡均匀度差,死淘率高。
前三天,采用20%的湿料,少添勤喂。可以有效缓解雏鸡的脱水现象,同时减少死淘率。
饲喂方式——按顿最好
雏鸡回来以后,很多养殖户喜欢让雏鸡自由采食。雏鸡的胃气比较弱,土鸡本身对食物营养需求低,并且现在土鸡喂得是肉鸡料,高能量、高脂肪,土鸡消化不了这么高的营养很容易造成“积食”现象,就是所谓的消化不良,需要用中药健脾除湿、健胃开食。
雏鸡饮水——偏方不可取!
很多养殖户在鸡雏来了以后,喜欢用生姜红糖水,给雏鸡驱寒,这个时候生姜用量大并不好,生姜主发散,这个时候使用,会加重雏鸡的脱水现象。
这些都是土鸡养殖户在养殖中,经常犯的错误,也是从养殖户的血的教训中出来的。土鸡养殖中,遇到的问题,都是有自己的特点的,因此需要属于自己的管理经验,才能养殖成功。
比如说,在土鸡育雏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温度控制、饲料选择、饲喂方式等。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案例和数据: 案例1:某养殖户在育雏过程中,由于温度控制不当,导致鸡雏死亡率为20%。后来,他采用多挂温度计、观察鸡雏状态的方法,及时调整温度,死亡率为5%。 案例2:某养殖户在育雏过程中,采用干料饲喂,导致鸡雏脱水严重,死淘率为15%。后来,他改用湿料饲喂,死淘率降至3%。 数据1:据调查,采用低温育雏的土鸡养殖场,沙门氏菌爆发率高达30%。而采用高温育雏的养殖场,沙门氏菌爆发率仅为5%。 这些案例和数据告诉我们,土鸡育雏需要讲究科学,不能盲目跟风。只有根据土鸡的特点,出适合自己的养殖经验,才能取得成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