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畜牧养殖中,科学合理使用兽用抗菌药

刘保光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系

畜牧养殖中,科学合理使用兽用抗菌药

近年来,抗菌药的使用已经成为养殖业中的一部分,正确地使用抗菌药,能及时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而且减少兽用药物残留。如果对抗菌药使用不当,会产生许多不良的后果,笔者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了归纳,现如下。

一、正确诊断,合理选药

正确诊断是选择药物的前提,动物发病后,应及时通过病理剖检、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测等各种诊断手段作出正确诊断,找出病因。

每一种抗菌药物都有其相应的抗菌谱和适应症,应根据诊断结果,弄清楚病原菌的类型及其对抗菌药的敏感性,从而选择对病原菌高度敏感、副作用小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有条件的可以定期分离培养病原菌后,进行药敏试验,并根据病畜禽的患病轻重情况,来选用高敏药物。表1列举了兽医临床常见的革兰阴、阳性细菌感染选择用药的情况,供参考。

病原菌 革兰阴性菌 革兰阳性菌
大肠杆菌 阿莫西林、氟苯尼考 青霉素、头孢菌素
沙门氏菌 氟苯尼考、阿奇霉素 红霉素、林可霉素
巴氏杆菌 氟苯尼考、阿奇霉素 青霉素、头孢菌素

二、结合药物动力学、药效学特征,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

抗菌药物要在机体内发挥杀灭或抑制病原菌的作用,必须在特定组织或器官内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在用药时要考虑药物在机体内的半衰期、药效以及维持时间,这就要求抗菌药物必须有合适的剂量、间隔时间及疗程。

同时,血中有效浓度维持时间受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影响。有关资料表明,有效血药浓度应至少大于最小抑菌浓度,血药浓度如大于MIC值的2~5倍,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在考虑各抗菌药物的药物动力学、药效学特征的基础上,要结合畜禽的病情、体质等,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包括给药途径、剂量大小、间隔时间及疗程长短等。

一般来说,对于危重病例应以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给药,消化道感染以内服为主,消化道感染并伴有败血症感染病例,在内服前提下,应配合注射给药。

三、严禁滥用抗菌药物,减少或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随着抗菌药物广泛应用于兽医临床,细菌耐药性的问题也日趋严重,耐药水平越来越高,其中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及肺炎克雷伯菌最易产生耐药性。有关研究发现,某禽场分离的大肠杆菌对2-6种常用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最高达6种。兽医临床耐药性的产生。大多是由于滥用抗菌药物造成的。

为了避免或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应做到以下几点:

  • 严格掌握适应症,不滥用抗菌药物;
  • 严格掌握用药特征,做到剂量要够、疗程恰当;
  • 病因不明时,不要轻易使用抗菌药;
  • 严禁滥作预防用药;
  • 尽量减少长期用药;
  • 如发现耐药菌株感染,应选用对病原菌敏感的药物或采取联合用药。

四、减少或避免抗菌药的不良反应

在应用抗菌药治疗畜禽疾病的过程中,除要密切注意药效外,还要注意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对肝脏功能不全的病例,应禁用或慎用磺胺类药物,还应调整给药剂量或延长给药间隔时间,以尽量避免抗菌药物的蓄积中毒,同时还要注意抗菌药物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问题。

动物机体的体质状态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也有一定差异。体质衰弱或营养不良的动物对药物的敏感性较高,易产生不良反应。新生的幼龄动物,南于血脑屏障机能尚未完全形成,对药物的敏感性较高,所以,不少药物对幼龄动物可能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畜牧养殖中,科学合理使用兽用抗菌药

许多抗菌药物,特别是磺胺类,用量过大或混饲时搅拌不匀,易引起畜禽中毒。在临床实践中,要注意所用抗菌药的规格大小,严格掌握用法用量,从而把对机体的有害作用降低到最小程度。一些抗菌药物能引起家禽的生产性能下降,如磺胺类药物可使产蛋量下降,用抗菌药物浸泡种蛋可降低孵化率,一些抗菌药能影响禽体的维生素平衡和免疫反应等。

五、合理地联合用药

在兽医临床上,当动物病情危急或发生不明原因引起的严重感染、混合感染时,或者用~种抗菌药物难于控制病情时,可以考虑联合应用抗菌药物。联合用药一般限于两种抗菌药的联合,最多不宜超过三种。联合用药的目的在于扩大抗菌药的作用范围、提高疗效、减小剂量、降低或避免药物的毒副作用、减少或延缓耐药性的产生等。

联合用药的基本原则是,所用的两种药物作用机理不同,并且联合应用时应具有协同作用。下表2列出了抗菌药可能有效的组合,以供参考。

抗菌药物组合 适应症
阿莫西林+氟苯尼考 革兰阴性菌感染
青霉素+链霉素 革兰阳性菌感染
红霉素+林可霉素 混合感染

在兽医临床实践中,鉴于目前动物疾病复杂、混合感染增多的现状,联合用药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但是,因药物配伍禁忌造成药效降低、疾病不能有效控制的事件时有发生,可见,药物联用时配伍禁忌的问题不容忽视。所谓配伍禁忌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抗菌药物配伍时,可发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

畜牧养殖中,科学合理使用兽用抗菌药

  • 第一是作用相加或协同。疗效增强,临床宜于多用;
  • 第二是存在药理作用相反,出现拮抗作用;或者两种药物发生化学变化,成为第三种物质;或者会增加另~种药物的毒性等。南此可见,兽用抗菌药的合理配伍,可达到协同作用或相加作用,从而可增强疗效;配伍不当则可发生拮抗作用,使药物之问的相互作用抵消,疗效下降,甚至产生毒副作用。联合应用抗菌药应掌握适应症,争取协同配伍,避免拮抗作用。

六、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动物机体的免疫力是协同抗菌药的重要因素,在治疗过程中切忌过分强调抗菌药的功效而忽视机体内在因素,往往是导致治疗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必须强调综合防治的重要性。根据患病动物的种属、年龄、病理状况,在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动物的饲养管理,通过改善动物舍内温度、湿度和卫生条件,并纠正机体酸碱平衡失调,辅以全价营养,补充能量,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促进动物疾病的康复。因此,只有认真做好综合防疫措施,才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充分发挥药效,减轻疾病的症状,从而更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生。

另外,在兽医临床实践中,应规定停药期和药物应用限制要求。规定停药期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或消除药物及其代谢性产物在食品中的残留,以防止危害人体健康。对于肉鸡,一般在宰前7天左右应停止给药;对于产蛋鸡,在疾病治疗期间产的蛋一般不留做食用,以保证产品无药物残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32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