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革腐病是一种危害草莓生长的真菌性病害
一、草莓革腐病的症状与危害
草莓革腐病主要侵害草莓的果实和根部,有时也会影响匍匐茎。早期症状不明显,因为病情的发展,果实表面会出现淡褐色水烫状斑点,病部褪色失去光泽,用手轻捏有皮革状发硬的感觉。湿度大时,果面会长出白色菌丝。
根部受害后,病根从外向里变黑,呈现革腐状。早期地上部无病状,中期仅表现生长较差,略矮小,至开花结果期则地上部出现失水状,逐渐萎蔫直至整株死亡。
1. 土壤及种苗:本病是土壤传播的真菌性病害。采用无病苗栽在无病田里一般不会发病。土壤中是否有菌源存在以及草莓繁殖材料是否带菌是本病发生与否的先决条件。
2. 气候条件:该病属中温型病害,5月中下旬温度回升湿度较大的条件下,有利于该病的发生与流行。
3. 栽培因素:病田连作或重茬,发病加重;排水不畅的地块及夜潮地易发病。
1. 农业防治
建立无病繁苗基地,实行统一供苗。
整平土地、沟渠相通、防止积水。灌水应在上午10点到下午2点进行,争取傍晚时落干。
防治方法 | 用药量 | 使用方法 |
---|---|---|
灌根 | 64%杀毒矾 | 每亩用药量500克,兑水500公斤进行灌根。 |
叶面喷布 | 72.2%普力克600倍药液 | 每亩用药量100毫升,兑水50公斤进行叶面喷布。 |
叶面喷布 | 72%克露600倍药液 | 每亩用药量100毫升,兑水50公斤进行叶面喷布。 |
四、案例分析
近年来,因为草莓种植面积的扩大,草莓革腐病的发生也呈上升趋势。在某草莓种植基地,由于连作种植,草莓革腐病严重影响了产量和质量。通过采取上述防治措施,该基地草莓革腐病的发病率得到了有效控制,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明显提升。
具体时间节点:2021年3月至2021年10月。
转化率提升比例:防治前草莓产量为每亩1000公斤,防治后草莓产量为每亩1500公斤,提升50%。
谈完草莓革腐病是一种危害草莓生长的真菌性病害。,接下来聊聊草莓革腐病防治新策略。
草莓,作为我国常见的浆果类水果,深受消费者喜爱。只是,草莓革腐病,这个看似陌生的名词,却给草莓种植户带来了不小的困扰。这种病害不仅影响草莓的产量,还可能影响果实品质,甚至导致绝产。那么,如何应对这场悄无声息的“果实危机”呢?
草莓革腐病的病原菌是鞭毛菌亚门霜霉目的恶疫霉,亦称苹果疫霉。菌丝无色,有分支,不分隔,孢子囊顶生,近球形或卵形。这种病原菌在土壤中存活,主要通过土壤传播。在10-30℃的温度范围内,它都能生长繁殖,最适宜的温度是25℃。
因为草莓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草莓革腐病的防治工作将越来越重要。未来,我们需要加强病害监测,提高防治技术,确保草莓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加强草莓品种选育,培育抗病品种,也是降低病害发生风险的重要途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