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草莓灰霉病是一种常见病害,严重影响草莓产量和品质
草莓,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其产量和品质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收入和市场的供应。只是,大棚草莓在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灰霉病的侵袭,给草莓产业带来不小的损失。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让人头疼的灰霉病。
灰霉病症状及传播途径
灰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侵害草莓的叶片、果实和花蕾。叶片上会出现褐色水渍状病斑,湿度较高时,叶背会出现白色绒毛状菌丝。叶柄、果柄受侵染后变褐,病斑常环绕叶柄、果柄,最后萎蔫干枯。果实发病时,会出现油渍状淡褐色小斑点,斑点扩大后,全果变软,上生灰色霉状物。
灰霉病的病原真菌主要以菌丝在病叶枯株内越冬或越夏,通过风雨、农事操作等途径传播。适温、高湿是发病的必要条件,尤其高湿是病害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气温在18-25℃,高湿的环境条件下,易发生灰霉病。
面对灰霉病,我们既要做好预防工作,也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农业防治
- 合理密植,保证适宜株、行距。
- 棚内要求通风良好,雨后注意排水,适时通风透光,降低棚内湿度。
- 及时清除病残体,对病叶、病果和病枝要求及时摘除,装进塑料袋内,带出棚外集中处理。
- 烟熏法:可选用10%速克灵烟剂每亩250克,或45%百菌清烟剂亩用200克,于傍晚分点发放,点燃后立即密闭烟熏1夜,次日开门通风。
- 喷雾法:可选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适乐时悬浮剂1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于发病初期进行喷雾,每隔7天左右用药1次,连续用药2-3次。
案例分析
近年来,因为草莓栽培面积的扩大,灰霉病的发生蔓延逐渐加重。以长丰县为例,一般年份病株率达20-30%,发病重的可达100%;病果率常年达5-10%,发病重的最高达77.9%,产量损失在50%以上,严重制约着长丰县草莓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灰霉病是草莓生产过程中的一大难题,但只要我们掌握了防治方法,做好预防工作,就能有效降低灰霉病的发生率,保障草莓的产量和品质。
防治方法 | 效果 |
---|---|
农业防治 | 降低湿度,减少菌源 |
药剂防治 | 杀灭病原菌,控制病情 |
通过大棚草莓灰霉病是一种常见病害,严重影响草莓产量和品质。的例子铺垫,我们正式进入草莓灰霉病防治策略探析的领域。
在灰霉病的防治上,农业措施是基础。合理的密植有助于空气流通,减少病菌的滋生。及时清除病残体,避免病菌在田间继续传播。在雨后注意排水,保持棚内干燥,降低湿度,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
当灰霉病发生初期时,可以使用生物制剂如抗生素、西环素、枯草芽孢杆菌等进行防治。具体方法包括烟熏法和喷雾法。烟熏法可在傍晚时分进行,使用特定比例的烟剂点燃后密闭,隔日通风。喷雾法则适用于发病初期,使用速效性农药,每7天左右一次,连续用药2-3次。
四、案例分享:长丰县草莓灰霉病防治实践
长丰县作为草莓主产区,草莓灰霉病的发生尤为严重。近年来,病株率和病果率均有显著上升,给当地草莓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针对这一情况,当地农技部门采取了多项措施,如推广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等。通过这些措施,灰霉病得到了有效控制,草莓产量和品质得到显著提升。
五、未来展望
面对草莓灰霉病的挑战,防治策略应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农业和药剂防治外,还可以考虑利用生物防治技术,如引入天敌菌等。同时,加强监测预警体系,提高农民的防治意识,对保障草莓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