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识茶

水貂克雷伯氏菌病是一种由克雷伯氏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1. 病原

水貂克雷伯氏菌病,顾名思义,是由克雷伯氏杆菌引起的。这种杆菌属于肠杆菌科,菌体短粗,呈卵圆形,有菌毛,无芽胞,革兰氏染色阴性,常呈两极着色。

水貂克雷伯氏菌病是一种由克雷伯氏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克雷伯氏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创伤感染。水貂、麝鼠等多种哺乳动物和禽类均易感。特别是在饲料污染的情况下,克雷伯氏菌病更容易传播。

病貂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食欲减退、精神沉郁、被毛逆乱、体温升高、多在喉部出现蜂窝织炎、在颈部和肩部出现小脓疱,破溃后流出粘稠浓汁。后期步态不稳,后肢麻痹,2~3天死亡,也有突然发病,呼吸困难,很快死亡。

器官 表现
肺脏 膨胀不全,大面积出血,表面有灰白色小结节
肝脏 肿大出血,质脆,切面有多量凝固不全、暗褐红色的血液流出,切面外翻
胆囊 充盈
脾脏 肿大,有出血点
出血
肠系膜淋巴结 肿大出血
膀胱 出血,膀胱黏膜增厚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细菌分离菌落拉丝症状,可以诊断为克雷伯氏菌病。

预防克雷伯氏菌病的发生,主要是把好饲料关,加强对环境的消毒,保持清洁卫生。具体措施包括:

  • 保证饲料质量,使用鸡肠等下脚料必须全部煮熟。
  • 隔离病貂,体表有脓肿应切开排出脓汁,用3%双氧水冲洗创腔后在伤口上撒消炎药。
  • 全群饲料添加恩诺沙星10毫克/千克体重。
  • 饮水中添加葡萄糖、维生素C、电解多维等增强抵抗力。

2003年7月,某养殖场的水貂感染了克雷伯氏菌病。该场饲养水貂520只,发病36只,死亡15只,发病率6.92%,死亡率41.6%。通过采取上述防治措施,该养殖场成功控制了病情,减少了损失。

水貂克雷伯氏菌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水貂养殖业造成重大损失。了解其病原、症状、诊断与防治措施,对养殖户来说至关重要。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克雷伯氏菌病的发生率,保障水貂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病例 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风暴

病原追踪:克雷伯氏杆菌的狡猾身影

水貂克雷伯氏菌病是一种由克雷伯氏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临床症状:病貂的痛苦挣扎

病理变化:揭示疾病的真相

病理检查结果显示,病貂的肺脏膨胀不全,大面积出血,表面有灰白色小结节。肝脏肿大出血,质脆,切面有多量凝固不全、暗褐红色的血液流出。胆囊充盈,脾脏肿大,有出血点。胃出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膀胱出血,膀胱黏膜增厚。这些病理变化揭示了疾病的严重性和危害。

防控策略:科学防疫,守护养殖场

针对水貂克雷伯氏菌病,养殖户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的防控措施。要严格把关饲料质量,确保饲料安全。使用鸡肠等下脚料时,必须全部煮熟。要隔离病貂,对体表有脓肿的病貂进行切开排脓,并用3%双氧水冲洗创腔,然后在伤口上撒消炎药。此外,全群饲料添加恩诺沙星,饮水中添加葡萄糖、维生素C、电解多维等,以增强水貂的抵抗力。

未来展望: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83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