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罗源茭白之乡迎来大丰收,揭秘茭白种植历史与丰收背后的故事
精准地挑选成熟茭白,轻轻一割一提,一根根鲜嫩欲滴的茭白便落入手中。再用铡刀削去多余的茎叶,将一捆捆整齐码放的茭白小心翼翼地放入专用袋中。这,就是福建罗源茭白之乡丰收季的景象。
罗源茭白种植户的丰收喜悦
安岭乡龙源村麻山自然村的茭白种植户泮顺令说道:“这些年来,种植茭白带来的经济收入让泮顺方一家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茭白种植,成为了当地农民致富的途径。
地区 | 种植面积 | 产量 | 产值 |
---|---|---|---|
中房镇满盾村 | 1000多亩 | 有望突破1300吨 | 约300万元 |
车步村 | 1500亩 | 600万斤 | 待定 |
福建“茭白之乡”罗源县中房镇满盾村的1000多亩茭白田已进入采收季节。村民成立了松峰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改良传统品种,建成100吨级的保鲜冷藏库和600平方米的茭白交易中心,以“合作社+基地+农户+销售”的模式,与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商户建立了产销合作关系。
丽水高山茭白丰收,农业生态休闲活动开幕
如今的菰,在江浙一带是餐桌上最常见也是最受欢迎的蔬菜之一。8月中旬,当浙江大地还笼罩在一片骄阳烈火之下,生长在丽水的高山茭白进入丰收季。8月15日,2017年浙江·丽水第四届茭白节暨农业生态休闲活动在“中国茭白之乡”丽水缙云县新建镇笕川村开幕。
茭白是浙江省的传统特色蔬菜,而丽水是全省茭白的主产区,主要种植基地分布在缙云、景宁、庆元、莲都、松阳等区域,其中500米以上高山台地冷水茭白种植面积占50%以上。
30多年来,郑春龙走遍河姆渡镇的田间地头,育苗选种,抓虫试验,防治病虫害,成了他这一生的事业。河姆渡茭白种植由单季变双季,上市时间大大延长;河姆渡茭白田套养甲鱼,诞生出一个全新的特色产业。
这两件足以载入河姆渡茭白发展史的事件,都是在这位土专家手里完成的。如今,河姆渡茭白成为了当地的特色产业,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
茭白种植带动就业,助力乡村振兴
茭白种植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农民的收入,还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村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打工,增加收入。
安岭乡龙源村村委会主任张荣和表示:“我们村里种植大户每年年收入至少十几万。另外在村里不种茭白的,就把田地出租,或者帮忙打工,收入几百元一天。”
说完了福建罗源茭白之乡迎来大丰收,揭秘茭白种植历史与丰收背后的故事。,现在来谈谈福建罗源茭白:丰收背后的种植智慧。
合作社模式:茭白产业的新动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茭白的品质,提升市场竞争力,合作社今年还应用沼液取代了传统化肥在生产中的使用。中房镇满盾村村长卓成斌说:“我们采用沼液,既可以当肥料,又可以防治病虫害,提升品质,达到有机作用,还能防止病虫害。”
除了种植茭白,当地村民还尝试套养甲鱼,这种创新的做法不仅消灭了福寿螺,还让茭白大丰收,甲鱼也长得肥壮结实,味道鲜美。年底一算,每亩茭白田至少增收3000元。
在浙江丽水,茭白是当地农业最大的产业。2017年,全县共有茭白种植面积9.9万亩,产量15.5万吨,产值5.1亿元,占全省四分之一左右份额。
从种植到收获,从合作社到产业,茭白种植见证了福建罗源乃至整个中国农业的发展。这不仅是一次丰收的喜悦,更是一次智慧的传承和时代的见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