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白下养甲鱼,亩收入过万元
在农业领域,总有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新养殖模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秘一种独特的养殖模式——茭白下养甲鱼,看看它如何实现亩收入过万元。
一、茭白与甲鱼的共生之道
茭白,又名高瓜,是一种常见的蔬菜。而甲鱼,又称中华鳖,是一种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的水产品。将这两种看似毫不相干的生物结合在一起,竟然能创造出亩收入过万元的奇迹。
这种养殖模式,被称为茭白与甲鱼的共生模式。具体来说,就是在茭白田里套养甲鱼,利用甲鱼以福寿螺为食的特性,将福寿螺作为甲鱼的饲料,同时甲鱼的排泄物又能为茭白提供养分。
二、养殖模式的独特之处
- 生态环保:该模式无需使用化肥、农药,实现了生态循环养殖。
- 高效益:通过套养甲鱼,每亩茭白田的产值可提高2万元以上。
- 简单易行:养殖技术成熟,适合广大农民朋友操作。
三、成功案例分享
地区 | 示范农户 | 示范面积 | 亩收入 |
---|---|---|---|
鹿山街道江夏村 | 45户 | 15 hm2 | 过万元 |
宁波市象山县晓塘乡 | 若干 | 若干 | 过万元 |
为了确保养殖成功,
- 选择合适的茭白品种和甲鱼种类。
- 合理规划养殖面积,确保甲鱼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 加强日常管理,定期检查茭白和甲鱼的生长状况。
- 注意水质调节,保持水质清洁。
茭白与甲鱼的共生模式,是一种创新型的养殖模式,具有生态环保、高效益、简单易行等特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种模式将在我国农业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农民朋友带来更多的收益。
自2011年起,位于鹿山街道江夏村的农户们便开始尝试一种新颖的农业共养模式——茭白与甲鱼的共生。目前,已有45户农户加入这一示范项目,覆盖面积超过15公顷。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有效地解决了茭田中福寿螺的侵害问题,还显著提高了茭白的产量,挽回损失达15,000公斤/公顷。
中华鳖,俗称甲鱼,是一种肉食性动物,其生存能力与活动能力均强。它们以螺类为食,是福寿螺的天敌。甲鱼的存在,不仅不影响茭白的生长,还能在夏季高温期间帮助茭白田除草、驱虫、松土和施肥。宁波市象山县晓塘乡的茭白种植基地便采用了茭鳖共生模式,即在茭白田中套养以福寿螺为食的中华鳖,实现了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
生态农场,女承父业
陈月明,一位勇敢的女企业家,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回家继承父业,注册成立了“嘉鸿家庭农场”进行生态鳖的养殖。面对传统的龟鳖养殖方式,陈月明创新性地引入了生态循环模式。龟鳖吃虫,粪便养茭,形成了良性的生态循环。这种共生模式不仅提升了养殖效率,还保障了产品的绿色生态。
康伟,一位浙江的农民种植户,看到了茭白与甲鱼共生模式的优势,决定尝试这一生态种养项目。他每年收获一批甲鱼,再投放新的甲鱼,确保年年有甲鱼上市。通过茭白与甲鱼的套养,康伟的年收入达到了十几万元,实现了农业增收致富的新典范。
茭白之魅,湖州品质
茭白,又名高瓜,主要在中国和越南栽培。湖州茭白以其独特的品质而闻名,一亩地的效益能达到一万多元。在湖州武康镇,茭白种植面积超过4000亩。通过错开上市高峰期,将茭白存入冷库,价格从每公斤0.6元上涨至4元,每亩地茭白的收益可达3000元以上。
茭鳖共生,经济效益显著
芦山寺村党总支书记向国灿介绍,养殖甲鱼对村民的收入提升有明显作用。每667平方米的茭白产量为1200公斤,平均价格为6元/公斤,收入7200元;每667平方米产鳖60公斤,价格为160元/公斤,收入9600元。减去甲鱼和茭白的成本6000元,茭白与中华鳖的生态种养,每667平方米年净利润约10800元。
茭鳖共生模式不仅实现了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还有效地促进了生态农业的发展。随着这一模式的推广,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农户受益,实现农业增收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