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甲鱼项目助力打工仔增收,探索生态农业新模式
在广袤的田野上,一项名为“稻田养甲鱼”的创新农业模式正在悄然兴起,它不仅为打工仔们开辟了增收的新渠道,更在探索生态农业的新模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甲鱼与稻田的奇妙邂逅
甲鱼养殖户瞿周文说:“甲鱼养在稻田里,稻田能够自然调节温度,有利于甲鱼的生长,另外更绿色、环保,人们吃得更健康。”瞿周文告诉我们,把甲鱼放养在稻田里,由于温度可调节,甲鱼的生长速度和品质都得到了提升。
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通过稻鳖共养养殖、土地流转、农户承包等方式,该项目预计每年能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全力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助力双增工作。村里有60亩稻田,部分已经荒了,将它流转过来发展共养经济是一个办法。稻鳖共养能够实现了村级增效+农民增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的1+1=5的效果。
在稻田里,最主要的害虫是稻飞虱,而它就是甲鱼非常喜欢的食物。除了稻飞虱,还有一些甲鱼爱吃的虫子。这些甲鱼可是个十足的吃货,一茬水稻就可以吃15000只虫子。看它打起工来还真是尽职尽责。
稻鳖共养的技术要点
根据中华鳖的生活习性,要求选择水源充沛、排灌方便、保水性强、黏性土质的稻田。中华鳖,俗称为甲鱼、水鱼,因其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氨基酸、脂肪酸以及维生素,而且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是国人心中不可多得的一种高档饮食滋补珍品,一直深受人们的追捧。
实践案例与数据展示
地区 | 甲鱼产量 | 稻谷产量 | 农民增收 |
---|---|---|---|
四川省兴文县 | 150 | 600 | 8000 |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 | 130 | 500 | 7000 |
未来展望
随着生态农业的不断发展,稻田养甲鱼项目有望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为更多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同时,这一模式也将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稻田里的“吃货”:甲鱼的生态饮食
瞿周文将甲鱼与稻田巧妙地联姻,不仅让甲鱼在稻田中享受到了自然的生长环境,也让稻田在甲鱼的陪伴下变得更加生机勃勃。这种独特的养殖模式,让甲鱼和稻田实现了互利共赢。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甲鱼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稻田养甲鱼这种绿色、环保的养殖模式,有望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瞿周文相信,只要坚持创新和探索,甲鱼养殖将会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本案例来源于四川省兴文县甲鱼养殖户瞿周文的真实故事,时间为2023年。瞿周文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农民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