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孔雀育成期饲养管理,关注其生长环境与营养需求
雏孔雀由于其体弱而娇嫩,需要供给适宜的环境条件和较高的营养需求,同时要求管理精心细致。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孔雀能适应零下30度的环境,生长情况良好。育成期一般为61日龄至成年前,饲喂计划非常重要。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显著提升孔雀的生产效益,为养殖户带来更高的收益。
育成期管理
育成期是生长发育的主要时期,饲料要保持稳定,不能随意改变,使其养成一定的生活规律。
品种 | 引进地 | 驯化时间 | 产蛋率 | 饲养方式 |
---|---|---|---|---|
蓝孔雀 | 印度 | 长 | 高 | 大规模人工饲养 |
白孔雀 | 蓝孔雀变异种 | 短 | 中等 | 人工饲养 |
绿孔雀 | 中国 | 短 | 低 | 人工饲养 |
蓝孔雀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育雏期为0~60日龄。孔雀属早成鸟,出壳后便能啄食。可先自饮1/5000浓度的高锰酸钾水溶液。
0~3日龄育雏温度为34℃,以后每天降低0.3℃,直至约20~30日龄时脱温。保温可用红外线灯或电热育雏器。
具体脱温时间可视天气和幼孔雀的状态而定。育雏相对湿度可控制在60%~70%。每群饲养规模以40~50只为宜,日龄增加时密度逐步降低。
可自由采食,每天饲喂一些青绿嫩草、蔬菜或新鲜牧草等。注意供足清洁饮水,每天打扫环境卫生,做好定期消毒、定期驱虫以及防兽、防鼠工作。
20日龄后可逐步让孔雀到室外活动。幼孔雀的生长发育从7日龄开始进入快速生长阶段,应增加动物性饲料和各种微量元素,促其生长。
场地选择
与一般家鸡场址要求基本相同。如以观赏为目的,则要考虑自然环境的优美,以衬托出华贵的氛围。
建筑物的种类
视规模而定,与家鸡场基本相同。
①育雏间:分室内育雏与室外育雏两部分。1~20日龄在室内实行网养,每个网架250厘米×200厘米,底网离地高80厘米,用1.5厘米×1.5厘米的金属编织网,其余用塑料网或渔网。
②育成栏:大小因地制宜,室内约占1/3,网高5米,室内外设栖架,饲养密度为20只/100米2。
③种孔雀栏:每栏公母配比为1:2~1:5,栏舍面积5米×10米,室内外各半。
孔雀的养殖技术
生活习性
栖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开阔草原或灌木地带,多是一雄多雌活动,杂食性。人工饲养的孔雀在零下30多度都能正常生长。
场地
选择阳光充足,排水良好,附近没有污染及其他动物场,环境安静,绿化较好,空气清新的场地即可。
饲料
以玉米、小麦、糠麸、高粱、大豆及大豆饼和种青草为主,再加上鱼粉、骨粉、食盐、砂砾、多维素、微量元素、氨基酸、添加剂等。
设备及孵化过程
孔雀的性成熟为22个月龄,产蛋期从每年3月初至9月份结束,年产蛋30-50枚,平均蛋重90克。
种蛋孵化可用机器或家鸡代孵,入孵前种蛋可用高锰钾液浸泡消毒。
管理
雏孔雀的育雏温度,开始为34℃,以后每天降低0.3℃,直至脱温。相对湿度在60-70%之间,每群以40-50只为宜。
注意通风,人进入室内要无闷气和按氨气刺鼻、眼的感觉,饲喂全价配合饲料,每天喂5-6次。
育成孔雀可加喂新鲜多汁饲料;产蛋孔雀应保持产区安静,及时捡走产下的蛋,防止啄蛋,对难产者及时助产。
防病
孔雀易患球虫病和白痢病,必须保持圈舍卫生,及早预防,必要时应做鸡新城疫苗预防接种。
蓝孔雀育成期饲养管理,关注其生长环境与营养需求。已经分析完毕,现在看蓝孔雀养殖:环境营养双管齐下。
蓝孔雀养殖:打造生态与营养并重的养殖新模式
在我国的特种养殖领域,蓝孔雀以其独特的观赏价值和经济效益,正逐渐受到养殖户的青睐。然而,如何实现蓝孔雀的生态养殖与营养供给的双重优化,成为了养殖过程中的关键。
环境营造:模拟自然,打造孔雀的理想家园
蓝孔雀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较高,需要模拟其自然栖息地。在养殖场地的选择上,我们注重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方,确保养殖环境干燥、通风。同时,我们还在养殖场内设置了多个栖息地,让孔雀可以自由活动,模拟其在野生环境中的生活习性。
营养供给:科学配比,保障孔雀健康成长
在蓝孔雀的养殖过程中,营养供给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采用专业的饲料配方,确保孔雀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在育雏期,我们特别注重营养的均衡,通过调整饲料成分和比例,促进孔雀的健康成长。
案例分享:生态养殖助力蓝孔雀产业发展
位于我国某地的蓝孔雀养殖场,通过实施生态养殖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该养殖场占地100亩,现有蓝孔雀5000余只。养殖场采用“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参与蓝孔雀养殖,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技术支持:专业团队,确保养殖过程科学规范
为了确保蓝孔雀养殖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我们组建了一支专业的技术团队。团队成员具有丰富的养殖经验,能够为养殖户提供从选址、建场、饲料配比到疾病防治等全方位的技术支持。
未来展望:蓝孔雀养殖前景广阔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蓝孔雀的需求不断增长。未来,蓝孔雀养殖市场将更加广阔。我们相信,通过不断创新和优化养殖技术,蓝孔雀养殖将成为我国特种养殖领域的一颗璀璨明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