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霜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葡萄叶片、蔓和果实
葡萄霜霉病,这可不是葡萄园中的小插曲。它像一位不请自来的“不速之客”,悄然间便给葡萄园带来不小的麻烦。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它的面纱,了解如何有效防治。
葡萄霜霉病的基本情况
葡萄霜霉病,学名Plasmopara viticola,是一种典型的真菌性病害,主要侵染葡萄的幼嫩组织,如叶片、新梢、花穗和果实。
危害部位 | 叶片、新梢、花穗和果实 |
---|---|
病原体 | 葡萄生单轴霉 |
发病季节 | 多雨高湿季节,春季至秋季 |
流行区域 | 全球多个葡萄种植区,尤其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地区 |
霜霉病初期,叶片上会出现油渍状黄绿至淡黄色斑块,随后在叶片正面形成淡黄色至红褐色病斑。病情严重时,叶片会提前脱落,影响葡萄的生长发育。
1. 冬季清园
结合冬剪,剪除病枝、病果穗,清扫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减少病菌越冬基数。
2. 选择抗病品种
选择抗病性强的葡萄品种,如京欣、京亚等,可以降低霜霉病的发生概率。
3. 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密植,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有利于减轻病害的发生。
4. 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可选用以下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 80%必备600-800倍液
- 42%喷富露600-800倍液
- 78%科博600-800倍液
- 1:0.5-1:200-240波尔多液
利用生物防治技术,如施用枯草芽孢杆菌、木霉菌等微生物制剂,可以抑制病菌生长。
葡萄霜霉病虽令人头疼,但通过科学的识别和有效的防治措施,我们完全可以将其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确保葡萄园的丰收。
在春季,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这个时期,因为气温的逐渐回暖,霜霉病的病原体开始活跃,若不及时防治,很容易造成整个葡萄园的病害扩散。
要进行彻底的清园工作。在葡萄萌芽前,应彻底清除园内的病枝、病叶和病果,将它们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病原体的数量。同时,对葡萄架、地面等进行消毒,确保病原体无处藏身。
- 保护性杀菌剂如波尔多液、代森锰锌等,可以在葡萄发芽前和发芽后进行喷施,形成保护膜,防止病原体侵入。
- 内吸性杀菌剂如氟硅唑、苯醚甲环唑等,可以渗透到植物体内,对病原体进行杀灭。
在使用化学药剂时,要注意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药剂,避免病原体产生抗药性。同时,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稀释和喷施,确保药效。
此外,还可以利用植物提取物,如大蒜素、辣椒素等,这些物质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对葡萄霜霉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 合理灌溉避免大水漫灌,采用滴灌或喷灌,减少田间湿度,降低霜霉病的发病条件。
- 修剪管理合理修剪葡萄枝蔓,保持园内通风透光,减少病原体的滋生。
- 覆盖栽培在葡萄行间覆盖塑料薄膜,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降低湿度。
葡萄霜霉病的防治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例如,在春季葡萄萌芽前,可以采用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面的清园和消毒。在生长季节,则可以采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喷施杀菌剂,并引入天敌微生物,以控制霜霉病的蔓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