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豆锈病是豆科植物常见病害,严重影响产量
一、毛豆锈病的危害与认识
豆科蔬菜是指以黄豆荚和鲜豆粒作蔬菜的作物,主要有菜豆、豇豆、扁豆、菜用大豆、刀豆等。豆科蔬菜病害种类繁多,因为种植结构调整,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和复种指数提高,病害问题日益突显。
毛豆锈病是豆科植物常见病害之一,它不仅危害葛,还可危害豆薯及毛豆等其他豆科作物。在温暖地区特别是广东,病菌以夏孢子作为初侵,与再侵接种体完成病害周年循环,冬孢子不产生或很少产生,其在病害循环中所起的作用并不重要。
毛豆锈病主要危害叶片,被害叶片密生枕头大小的锈斑,这些锈斑是病菌寄生在植株上未成熟的夏孢子堆。因为气温升高,夏孢子堆逐渐发育清理,表皮破裂后会散发出锈色粉状物。后期叶片会出现黑色的小点,这是病菌的冬孢子堆,但冬季大部分气温较低,所以冬孢子堆一般在广东南方地区可见。
锈病的病原为豆层锈菌,是一种真菌。病菌主要以夏孢子作为初次侵染源和再侵接种体,在田间借助风雨进行传播完成病害,且周年循环。在温暖多雨潮湿的天气或者低洼潮湿的植株环境易发生病害,另外品种间抗病力未知,一些一般表现抗病较强的品种是否也能抵抗锈病,也是需要进一步的调查。
1. 农业防治
- 常发地或重病地应避免连作,最好与非豆科作物进行2~3年轮作。
- 选择抗病高产良种,播种前用新高脂膜进行拌种,这能有效的隔离病毒感染,而且还不影响萌发吸胀功能,换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
- 在种植过程中要保证肥水平衡,避免植株徒长和土壤过湿,这样能减轻发病。
- 在花蕾期、幼荚期和膨果期各喷施一次菜果壮蒂灵,可强花强蒂,增强授粉质量,促进果实发育。
- 在植株接近封行期,喷施甲霜灵等防霜霉病药剂的同时,加入25%粉锈宁可湿粉2000倍液进行兼治。
- 在发病初期,可选用三唑酮、百菌清、甲基硫菌灵等杀菌剂进行喷雾防治。
毛豆锈病是豆科植物常见病害,对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通过了解毛豆锈病的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病害发生,提高毛豆产量和品质。
防治方法 | 具体措施 |
---|---|
农业防治 | 轮作、选择抗病品种、肥水管理、喷施菜果壮蒂灵 |
化学防治 | 喷施甲霜灵、粉锈宁可湿粉、三唑酮、百菌清、甲基硫菌灵等杀菌剂 |
豆科作物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毛豆作为一种高经济价值作物,其病害问题备受关注。毛豆锈病作为一种常见的豆科病害,严重影响毛豆产量和品质。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深入探讨毛豆锈病的防治方法。
位于江南地区的某农业合作社,近年来毛豆种植面积逐年增加。2023年初,合作社发现毛豆种植地块大面积出现叶片上密生黄褐色的小凸起,伴有褪绿斑。经过专业检测,确认为毛豆锈病。病害起初仅在上部叶片发生,但很快蔓延至整个植株。
分析病例:毛豆锈病的发病规律呈现周期性。春季,当气温稳定在20℃以上、降雨量适宜时,病害迅速传播。此外,湿度高、空气流通差的生长环境更有利于锈病的发生。
案例中的合作社采取了以下农业管理措施:
- 优化种植布局,与非豆科作物轮作。
- 加强田间管理,保持植株间通风透光,降低湿度。
- 清除病叶和病株,减少病菌来源。
化学防治:选用高效药剂
对于严重病害的毛豆地块,合作社选择使用以下高效药剂:
- 在发病初期,使用甲基硫菌灵和粉锈宁进行喷雾,以控制病害发展。
- 结合防治霜霉病,使用甲霜灵等药剂进行兼治。
选育抗病品种:保障毛豆产业发展
在毛豆品种选择方面,合作社倾向于种植具有较高抗病性的品种。通过多年的实践,发现以下品种对毛豆锈病具有一定的抵抗力:
- “毛豆王”:植株健壮,叶片厚实,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
- “毛豆2号”:植株紧凑,适应性强,抗逆性好。
毛豆锈病作为我国常见的豆科病害,对其防治需要多方面考虑。在实际生产中,农业管理与化学防治相结合,以及选育抗病品种,是控制毛豆锈病的重要途径。相信通过不断努力,毛豆锈病的防治难题将得到有效解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