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老农带领村民种植竹荪,探索脱贫致富新路径
宜宾,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孕育了无数勤劳朴实的农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宜宾老农们积极探索,引领村民种植竹荪,为当地脱贫致富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竹荪种植:宜宾老农的致富新途径
宜宾市江安县阳春镇乱石村61岁的农民周兴和,是这片土地上的一位典型代表。200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周兴和在长宁县下场镇亲戚家了解到,大规模种植竹荪是条致富捷径,可带动整个村的发展。
周兴和随即到下场镇学习,然后回家试种了1亩竹荪,竟然成功了,当年收获了10500元,次年,他又扩大了种植面积, 获得成功,当年收入猛增。他在村两委的会议上号召全村农民走种植竹荪的路子。
技术传承:竹荪奶奶黄文培的使命
她,是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却始终坚守在竹荪种植技术传承的道路上。她就是宜宾市授予“宜宾十大杰出女性”荣誉称号的黄文培。
黄文培40年来无怨无悔推广长裙竹荪人工栽培技术,带动宜宾等地6万多户群众脱贫致富。如今,她依旧常年乘坐客运班车颠簸在长宁县农村,为种植农户解决技术难题,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竹荪奶奶”。
模式创新: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
近年来,地处广西大苗山深处的“毛竹之乡”融水县香粉乡新平村,推广“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利用毛竹生产废弃物种植1000余亩竹荪,产值1200多万元,助力贫困户增收致富。
这种模式让农民不再只是土地的耕作者,而是成为了产业链上的参与者,实现了从生产到销售的全程参与,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年份 | 竹荪种植面积 | 农民人均收入 |
---|---|---|
2015年 | 1000 | 8000 |
2016年 | 2000 | 12000 |
2017年 | 3000 | 16000 |
数据显示,自2015年以来,乱石村竹荪种植面积逐年增长,农民人均收入也随之大幅提升。这一数据充分证明了竹荪种植在助力脱贫致富方面的重要作用。
未来展望:竹荪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宜宾老农们带领村民种植竹荪,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宜宾市将继续加大竹荪产业发展力度,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宜宾,这座四川南部的山水之城,近年来因一位老农的智慧与勇气,正悄然兴起一股竹荪种植的致富热潮,引领着乡村振兴的新潮流。
在宜宾,竹荪种植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三甲街道新民村竹荪种植基地,村“两委”干部和村民抢抓时节,热火朝天栽种竹荪菌棒。今年以来,三甲街道加大党建扶贫工作力度,针对贫困村产业不强、村集体经济“空壳”、群众增收困难的实际,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按照“一村一亩”的规划要求,在新民、新峰、干坝等16个贫困村发展竹荪种植产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