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种植

我国鸵鸟养殖技术高效,但存在养殖规模小、品种单一等问题

鸵鸟,这来自非洲大陆的巨鸟,以其独特的体形和奔跑速度,在我国农业养殖领域独树一帜。只是,在高效养殖的背后,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些现实问题。

我国鸵鸟养殖技术高效,但存在养殖规模小、品种单一等问题

高效养殖技术概述

阶段 日粮代谢能 蛋白质含量 赖氨酸含量
10月龄~14月龄 1792 10~12 0.42
6月龄~10月龄 2125 12~14 0.6
14月以上 1553 10左右 0.3

我国鸵鸟养殖技术已较为成熟,尤其在育肥期后阶段,采用高水平粒料,代谢能和蛋白质含量均有保障。但值得注意的是,养殖规模和品种单一问题仍然存在。

养殖规模小,品种单一

  • 饲养场内分栏,每人栏的面积约3~5亩。
  • 如养种鸵,每栏可放1~2个组合。

挑战

针对上述问题,

  • 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
  • 引进和培育更多优良品种,丰富市场供应。
  • 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养殖效率。

我国鸵鸟养殖技术在高效养殖的道路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需面对诸多挑战。只有不断创新、突破瓶颈,才能让鸵鸟养殖行业走得更远。

一、选址与场地建设

在鸵鸟养殖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场地至关重要。以某地区为例,当地养殖户张先生选定了沙质草地,地势平坦且排水良好,为鸵鸟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生长环境。张先生注重防疫,将饲养场远离其他畜牧场,确保鸵鸟健康。

我国鸵鸟养殖技术高效,但存在养殖规模小、品种单一等问题

二、分栏与饲养管理

张先生采用分栏养殖模式,每栏约3-5亩,每栏饲养1-2个组合。分栏材料使用铁线网,避免尖锐物伤及鸵鸟。在饲养管理方面,张先生关注鸵鸟的生长发育阶段,提供适宜的日粮,保证营养均衡。

鸵鸟饲料包括精饲料和粗饲料。张先生根据鸵鸟的生长发育阶段,调整饲料配比。例如,一月龄至二月龄的雏鸟以精饲料为主,辅以少量粗饲料;六月龄至十月龄的中鸟,精饲料占比增加,保证蛋白质和能量供应。

张先生特别关注雏鸟的饲养和防病工作。在雏鸟开食初期,采用诱食法引导采食,注意饲料颜色鲜艳,并添加适量维生素。同时,加强对雏鸟的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患,确保雏鸟健康成长。

成鸟饲养过程中,张先生注重繁殖管理。产蛋期种鸟在维持日粮中添加适量骨粉、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提高蛋品质。非繁殖期种鸟则采用维持日粮,避免肥胖。

六、成果

通过科学饲养与管理,张先生的鸵鸟养殖取得显著成果。产量逐年提升,经济效益可观。展望未来,张先生将继续优化养殖技术,拓展市场,将鸵鸟养殖事业做大做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84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