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青年通过蚂蚱养殖,探索出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径
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一项不起眼的小昆虫——蚂蚱,正成为青年们脱贫致富的新希望。这项投资小、见效快、用工少的产业,正为农村青年开辟了一条充满活力的致富新路径。
一、蚂蚱养殖:小昆虫,大财富
地区 | 养殖户 | 收益 | 时间 |
---|---|---|---|
沂山 | 王俊利 | 10万元 | 2018年 |
临沂沂水 | 张丹丹 | 5万元 | 2019年 |
涡阳县新兴镇 | 陈建钧 | 300万 | 2017年 |
夏津县 | 李开阳 | 15万元 | 2018年 |
蚂蚱养殖技术并不复杂,饲料主要是野草和糠麸,成本低廉。
1. 技术要领
- 选择优良的蚂蚱种苗。
- 搭建合适的养殖大棚,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 科学喂养,合理配比饲料。
- 定期检查,预防疾病和害虫。
2. 市场前景
- 市场需求稳定,销售渠道畅通。
- 产品附加值高,利润空间大。
- 产业链延伸,发展潜力巨大。
蚂蚱养殖产业不仅为农村青年带来了致富机会,还助力乡村振兴。
3. 生态环保
蚂蚱养殖过程中,野草和糠麸等废弃物可以用于肥料,实现生态循环。
四、政策支持
让更多农村青年了解蚂蚱养殖产业,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
鼓励企业参与,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一、创新脱贫之路:从传统农业到特色养殖
二、因地制宜:标准化养殖棚助力脱贫致富
在老百姓的致富经验基础上,王俊利打造了155个标准化蚂蚱养殖棚,5个高温养殖棚,6个高温种植棚,以及一处观光设施。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率,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共同参与,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三、风险对冲:多元化经营策略应对市场波动
张建在应对精品小西瓜价格波动时,采取了创新的策略。他将农场养殖的蚂蚱储存在冷库中,这样既能规避风险,又能对冲水果价格下跌带来的损失。这种多元化经营思路,为农村青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四、带动群众:技术讲解与农场劳动相结合
吴秀云始终不忘带动周边群众,尤其是农村的老人。她耐心讲解种植技术,鼓励大家一起参与农场劳动,让农户的付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入。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让脱贫致富之路更加坚实。
五、旅游结合:打造扶贫旅游路线
张丹丹的老家临沂沂水,她通过孔村镇“增力强基”工程招聘,将蚂蚱养殖与扶贫旅游相结合。她计划在村里的扶贫旅游路线打造完成后,在其中养殖蚂蚱,进一步拓宽收入来源。
六、乡土人才回归: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涡阳县新兴镇东华村引进了乡土人才,发展养殖产业,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涡阳县通过“能人回归”工程,吸引了大量有文化、懂业务的专业人才回到农村,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印遇龙认为,功能农业种养一体化是助力脱贫致富的引擎,也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新趋势。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农业的附加值,还为农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
八、乡村振兴:青年返乡创业助力发展
2019年度市级好青年李开阳,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号召,返乡自主创业养殖蚂蚱。他成立了嘉扬家庭农场,建设了15个蚂蚱养殖棚,为乡村振兴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九、循环生态模式:打造“小蚂蚱”变为“大黄金”
王俊利表示,发展特色产业要因地制宜,关键是选对路子,在老百姓致富经验的基础上再帮一把,外力激发内力,让脱贫致富更有信心。伏峪村“两委”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管理模式,为养殖户提供种苗、技术指导、产品销售等服务,助力农民增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