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

养殖鹧鸪,提高雏鹧鸪成活率是关键

一、育雏前的准备

在购进雏鹧鸪前, 要确定育雏方式,是笼养还是平养。然后根据计划饲养数,安排好育雏舍。

养殖鹧鸪,提高雏鹧鸪成活率是关键
  1. 彻底清洗禽舍地板及一切饲养用具,如饮水器、饲料桶等。
  2. 使用浓度0.1%的新洁尔灭、1:2000的百毒杀以及2%氢氧化钠进行消毒。
  3. 待地板干燥后,铺上垫料或垫布,并将育雏用具放入舍内。
  4. 按每立方米7克高锰酸钾、14毫升福尔马林熏蒸消毒,封闭至饲养前24小时。
  5. 驱除异味、气体后,关闭门窗备用。

育雏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通风、饲养密度等。

1. 温度

温度是育雏成败的重要因素。适宜的温度能够提高成活率,加速生长发育。各龄雏鹧鸪对温度的要求如下表所示:

日龄 温度
1-3日龄 35-36
4-7日龄 33-34
8-14日龄 31-32
15-21日龄 29-30

适宜的湿度是1周龄内60-70%,一周后55-60%。

出壳一周内雏鹧鸪可实行全日制光照,一周后采用20小时光照,以后随日龄增大而减少光照时间,且光照不宜太强,每平方米2瓦。

育雏舍要求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又可根据需要通风,不能漏雨,地面干燥、可防鼠。全面检查房舍是否漏雨、门窗是否严密,四周是否有鼠洞,门窗必须加铁丝网,预防鹧鸪飞出房外。

三、科学饲养管理

科学饲养管理是提高雏鹧鸪成活率的关键。

  1. 勤洗饮水器,勤换垫料或垫布,有利于防病。
  2. 在多年的育雏实践中,根据雏鹧鸪不同时期的发病特点,可以制定出一套合理的预防用药及免疫程序。
  3. 禽舍出入口设消毒池,饲养员进入禽舍内应更换衣服、鞋子等,外来人员一律严禁进入舍内。
  4. 坚持全进全出制度,雏鹧鸪饲养与转群后,要严格清洗消毒后方可再进雏鹧鸪苗。

提高雏鹧鸪成活率是鹧鸪养殖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的育雏准备、科学的饲养管理以及严格的免疫防病措施,可以有效提高雏鹧鸪的成活率,为鹧鸪养殖的成功打下坚实基础。

在启动鹧鸪育雏项目前,准备工作至关重要。 要对禽舍进行全面清洗,确保育雏环境的洁净。消毒药选用浓度为0.1%的新洁尔灭,1:2000的百毒杀以及2%的氢氧化钠,彻底消除病原。待地板干燥后,铺设垫料或垫布,并将育雏用具放入舍内。此外,根据禽舍体积,进行高锰酸钾和福尔马林的熏蒸消毒,确保育雏环境安全可靠。

二、温度调控的关键作用

养殖鹧鸪,提高雏鹧鸪成活率是关键
  1. 饮水与开食雏鹧鸪出壳后,立即提供0.1%土霉素水,促进胎粪排出。在饮水器中放入石子,既可防止雏鹧鸪湿身致病,又可诱导饮水。开水后,可撒饲料在垫布上,让雏鹧鸪采食,逐步过渡到饲料桶喂食。
  2. 光照与湿度出壳一周内,实行全日制光照。一周后采用20小时光照,光照强度不宜过强。育雏时,湿度控制在60-70%内,一周后调整至55-60%。
  3. 通风换气确保舍内空气新鲜,但避免温度下降。适当打开门窗换气,注意防止雏鹧鸪受凉。
  4. 密度控制根据不同日龄,合理控制饲养密度,避免啄癖发生。
  5. 免疫防病制定合理的预防用药及免疫程序,确保雏鹧鸪健康成长。

五、未来展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83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