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鳟鱼人工繁殖技术,涉及亲鱼选择、产卵、孵化等环节
导读:虹鳟鱼,这种原产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冷水性养殖鱼类,以其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而著称。它的生长迅速,捕捞简单,人工繁殖也不复杂。本文将深入探讨虹鳟鱼的人工繁殖技术,涉及亲鱼选择、产卵、孵化等关键环节。
虹鳟鱼的养殖优势与分布
虹鳟鱼,别名虹鳟,被誉为四大优质淡水养殖品种之一。其2龄性成熟,每年产卵一次,每尾每次产卵量在1000至3000粒。自1959年引入我国以来,如今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养殖。尤其是在农村的溪流、冷泉、水库底层排水处,虹鳟鱼成了因地制宜的养殖选择。
亲鱼培育
亲鱼的培育是虹鳟鱼人工繁殖的第一步。选择体质健壮、生长快的2龄鱼作为繁殖亲鱼,雌雄比例以3-5:1为宜。放养密度每平方米1尾至2尾,雌雄混养。至繁殖前约1个月,应分池饲养,以利操作。
培育要点 | 周年水温不应高于17℃,避免近亲繁殖,饲料中粗蛋白应高于40%,粗脂肪应低于6%,碳水化合物应低于12%。 |
---|---|
投饵策略 | 8月-9月强化投饵,投饵量约为体重的3%-5%;产卵前两个月减少投饵,产卵前2-3天停饵。 |
人工采卵授精
成熟雌鱼腹部大而柔软,生殖孔红肿外突,成熟的雄鱼挤压后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此时应及时采卵、授精,避免过熟现象。采卵授精应在室内进行,避免强光照射。
操作步骤 | 将卵轻轻挤入干净脸盆中,用等渗液洗卵,滤除等渗液后挤入精液,用鹅毛搅拌,静置1分钟后加入少量清水,再静置2-3小时,待卵吸水胀足富有弹性时移入孵化器中孵化。 |
---|
孵化
孵化在孵化槽中进行流水孵化,孵化用水必须过滤,要求水质清新、溶氧充足。孵化温度7℃-13℃,严格避光,及时清除死卵。为防止水霉感染,可在每立方水中放入3-5克孔雀石绿消毒。
苗种培育是将孵化出的仔鱼培育至2.5厘米-3厘米长。刚孵出的鱼苗以脐囊为营养,怕强光照射,需要控制好水量。在水温10℃下,经过23天,脐囊吸收2/3时,鱼苗转入饲养槽或水泥池中饲养。
培育要点 | 每平方米放养密度1万尾,每万尾每分钟需水20升。当仔鱼有60%-70%上浮时应投活饵料。日投饲为鱼体重的10%-15%。 |
---|
虹鳟鱼的人工繁殖技术是一项复杂但关键的过程。通过科学的亲鱼培育、采卵授精、孵化和苗种培育,我们能够成功繁殖出健康的虹鳟鱼苗。这不仅是养殖业的进步,也是对淡水养殖资源的合理利用。
精心调控的饲料营养
饲料的营养直接影响到亲鱼的健康和繁殖效率。我们的经验是,亲鱼饲料中粗蛋白应超过40%,粗脂肪应低于6%,碳水化合物应低于12%。要增加投饵量,大约为体重的3%-5%。产卵前两个月,则应适当减少投饵量,产卵前2至3天停止投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投喂新鲜的小杂鱼等动物性饲料,以增强亲鱼的体质。
鱼种池的消毒和管理
鱼种池放养前,要用生石灰消毒、清塘,安装好网眼闸门。鱼种入池前,要经过筛选,大小分池饲养。放养密度视水中溶氧、注水量、鱼种规格而定。在饲养过程中,要控制好注水量,经常洗刷闸门,清除池底污物残饵,保持良好的环境,有利于鱼种生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