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合英创新山药加工技术,将山药变身为高附加值产品
刘合英,一位来自湖北省钟祥市文集镇的山药种植专家,她以创新山药加工技术,成功地将山药从传统农产品转变为高附加值产品,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也为整个山药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种植到加工:山药产业的华丽变身
刘合英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最初,她在自家门口种植了几亩山药,但由于山药怕重茬,她不得不寻找新的发展空间。经过多方考察,她和丈夫先后到过襄阳卧龙、老河口、陕西渭南、孝义、河南沁阳、武陟等地,以每亩3000元左右的价格,流转当地农民土地种植山药,并成立了山药合作社。
2000年春,刘合英尝试着到襄阳卧龙镇转包当地农民的土地种植山药,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此,她开始扩大种植面积,从10亩到20亩,再到现在的每年保持在百亩左右。为了提高山药的品质和产量,刘合英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从种植到加工,实现了全产业链的升级。
工序 | 描述 |
---|---|
清洗 | 采用清水清洗山药,去除表面的泥沙和杂质。 |
去皮 | 采用专业去皮设备,保证去皮均匀,减少浪费。 |
鲜切 | 将去皮的山药切成片或块,便于消费者食用。 |
护色 | 采用护色剂,保持山药的色泽和口感。 |
速冻 | 将切片或块状的山药速冻,便于储存和运输。 |
包装 | 采用食品级包装材料,确保产品安全卫生。 |
产业升级:农民增收的保障
在刘合英的带领下,山药产业正迎来美好的明天。未来,她将继续带领农民进行技术创新,提升产品品质,扩大市场份额,为我国农业产业升级做出更大的贡献。
创新之路:山药种植的艰辛与突破
刘合英,一位地道的农民,她的故事是对山药种植产业深度变革的一个缩影。面对传统种植模式下的难题,刘合英不懈地探索和解决挖山药的难题。她投资20多万元购买勾机,虽然不能完全解决挖山药的难题,但无疑极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拓荒者:从家门到远方
为了提升山药的附加值,刘合英不断寻求技术创新。她组建了山药合作社和种植协会,不仅提高了山药的品质,还拓展了市场渠道。同时,她积极引入先进的加工技术,将山药从初级农产品转变为高附加值的产品。在文成县“山哥哥”产业园的加工车间内,山药经过清洗、去皮、鲜切、护色、速冻、包装等工序,成功变身为一包包雪白的山药鲜切产品,远销各地。
绿色种植与经济效益
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刘合英也注重绿色种植。她使用农家肥料,确保山药的品质和健康。她还与农机人员合作,研制出山药深松机,提高了种植效率和产量。通过这些努力,刘合英的山药产量从过去的亩产1000公斤增长到4000公斤,最高甚至达到10000公斤。
产业变革与未来展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