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大棚养殖蚂蚱技术,涉及环境调控、饲料配方及病虫害防治等

在农业领域,蚂蚱养殖正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致富途径。而大棚养殖蚂蚱,更是以其独特的优势,吸引了众多养殖户的目光。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大棚养殖蚂蚱的技术要点,包括环境调控、饲料配方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大棚养殖蚂蚱技术,涉及环境调控、饲料配方及病虫害防治等

一、环境调控

1. 温度控制:蚂蚱采食时间在9~17时,每天为2~3次。温度最好控制在25~30℃,光照在12小时以上,湿度保持15%左右,这种条件下蚂蚱最活跃,喜食,有利于生长。

二、饲料配方

1. 饲料选择:3龄以上的蝗蝻食量逐步增大,此时要保证棚内有充足的食物,否则影响其正常生长,还会出现自相残杀的现象。

2. 饲料配比:3龄以上的蚂蚱可加喂麦麸,其办法是:用50g白糖加250g水融化后,再放入麦麸500g拌匀。

三、病虫害防治

1. 防雨措施:蚂蚱卵产于棚内土中,用于孵化第2代秋蝗的卵,在棚中可以不动,在温度、湿度、光照等达到孵化条件时,第2代秋蝗的幼蝗就会自然出土。

2. 清棚频率:保持棚内干净,1~2天清棚1次,以防病虫害的发生。

四、引种与大棚建设

1. 引种:初养户的种源可从养殖场或养殖户购买,引进蚂蚱或卵均可。

2. 大棚建设:养殖场地可在房前屋后、农田等。养殖棚一般以长方形为佳。可养成虫450只/m²左右。

五、采收与加工

1. 收获时间:蚂蚱经过5次脱皮后,即成长为成虫,这个时间约为6月15日。

2. 加工方法:大量收获蚂蚱后,加工时只要轻轻拔除头部,同时将肠道慢慢带出即可。

六、飞蝗产卵前后的管理

1. 产卵前准备:雌蝗在交尾后,腹部逐步变得粗长,黄褐色加深,雄蝗则呈现出鲜黄色。此时要将棚内地面整齐、拍实,以利于雌蝗的产卵。

2. 产卵后管理:在气温降至0℃以下时,把种源用麦糠、杂草、树叶等覆盖10cm厚左右即可。

养殖阶段 技术要点
环境调控 温度、光照、湿度控制
饲料配方 饲料选择、配比
病虫害防治 防雨、清棚
引种与大棚建设 引种、大棚建设
采收与加工 收获时间、加工方法
飞蝗产卵前后的管理 产卵前准备、产卵后管理

大棚养殖蚂蚱:技术揭秘,成功之道

在大棚里养殖蚂蚱,看似平凡,实则蕴含着丰富的技术内涵。今天,就让我们揭开大棚养殖蚂蚱的神秘面纱,看看如何在这个领域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蚂蚱养殖环境搭建:细节决定成败

大棚养殖蚂蚱技术,涉及环境调控、饲料配方及病虫害防治等

蝗蝻期管理:科学喂养,健康成长

为便于雨季排水,棚内的地面要高于周围地面10~15cm。土质最好采用砂壤土。引种前要在棚内地面上种上小麦、玉米、高粱等作物,以备蝗蝻食用。棚内最好保留或种植一些较高的植物,作为蚂蚱的栖息地,以利其蜕皮、羽化等。同时,还能作为隔离物,避免蚂蚱的自相残杀。

蚂蚱养殖效益分析:前景广阔,值得期待

蚂蚱加工与销售:拓宽市场,增加收益

大棚养殖蚂蚱,不仅经济效益可观,而且市场前景广阔。只要掌握好养殖技术,科学管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棚养殖蚂蚱将成为一个热门的养殖项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81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