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栽香菇生产效益受多因素影响,需分析并采取措施提高
袋栽香菇生产效益受多因素影响,需分析并采取措施提高
一、培养料质量和配方的影响因素分析
袋栽香菇的生产效益, 受到培养料质量和配方的影响。原料质量参差不齐,如麦麸皮的真假、石膏粉的质量等,都会直接影响到香菇的品质和产量。
因素 | 具体表现 |
---|---|
原料质量 | 麦麸皮含量不足、石膏粉质量差 |
水分控制 | 水分过高导致发酵变质,水分过低影响生长 |
二、菌棒含水率的调控措施
菌棒含水率是决定产量的关键因素。控制菌棒含水率在50-55%之间,可提高香菇产量。
越夏期间,加强通风排潮管理,使菌棒脱水率达到30%左右,出菇前用棚膜包严菇棚,防止菌棒头自由出菇。
- 宣传培训菇农掌握原料识别能力,严打坑农害农事件。
- 严格选择栽培菌种,进行实地栽培实验。
- 适当疏蕾,按菌棒重量和营养情况选留菇蕾。
- 控温控湿,保持菇蕾表面干燥。
- 加强越夏管理,防止菌棒坏棒。
六、案例分析
以某合作社为例,通过以上措施,菌棒成品率提高了20%,产量提高了15%,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原料选择与培养料配制
在袋栽香菇的生产中,原料的选择和培养料的配制是影响香菇生长和产量的关键因素。以福建省泰宁县为例,当地菌农在原料选择上注重质量,严格筛选麦麸皮和石膏等原料,确保原料的纯度和营养成分。在培养料配制上,采用科学的配方,如木屑78%,麦麸皮20%,石膏1%,食用菌营养素及其他添加物1%,水分55%。这种配方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和香菇的产量提升。
接种技术与菌种选择
接种技术是袋栽香菇生产中的关键环节。在福建省泰宁县,菌农在接种过程中采取“无菌化”程序,确保接种的菌棒无杂菌率达到98%以上。此外,菌种选择也是影响香菇产量的重要因素。当地菌农在引进新品种时,必须经过3年以上的实地栽培实验,以确保品种的理想出菇效果。
养菌管理
养菌管理是袋栽香菇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福建省泰宁县,菌农在养菌期间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保持菌棒“井”字形排放,高度6层以下;二是养菌环境保持避光通风;三是气温超过28℃不刺孔;四是严密监视24~28℃期间温度,刺孔后的菌棒之间管理温度限制在28℃以下。这些措施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和香菇的产量提升。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是袋栽香菇生产中的关键环节。在福建省泰宁县,菌农在病虫害防治上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宣传培训菇农掌握真假原料识别能力;二是加大主管部门执法力度,严打坑农害农事件;三是选用适宜香菇生长的原料,加工木屑颗粒控制在5-15毫米;四是严格科学配方,制定标准化生产技术标准,引导菇农按标准化生产。
福建省泰宁县的香菇销售主要靠双龙、丁河香菇自由交易市场销售,缺乏自主品牌和终端市场。为提高香菇种植效益,当地菌农应引导龙头企业,扶持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创建泰宁自己的品牌,开发国内国际终端市场,减少中间流通环节,提高种植效益。
袋栽香菇生产效益的提升需要从原料选择、接种技术、养菌管理、转色与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销售与市场分析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福建省泰宁县的菌农通过实践出了一套适合当地实际的袋栽香菇生产技术,为当地菌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未来的发展中,应继续加强技术创新,提高香菇种植效益,助力乡村振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