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山瑞鳖养殖技术,关注生态养殖

山瑞鳖,又称山瑞属龟鳖目鳖科下动物,生活在山地的河流和池塘中,以水栖小动物为食。其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喜爱。因为野生资源的减少,人工养殖山瑞鳖已成为重要途径。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山瑞鳖养殖技术,帮助您提高产量与品质。

山瑞鳖养殖技术,关注生态养殖

一、养殖池的建造

选址:选择水源良好、排灌方便、土质结构良好的地方建造养殖池。根据鳖生长发育各个时期对环境要求的不同,最好分别建造亲鳖池、稚鳖池、幼鳖池和成鳖池等。

二、食物投喂

稚山瑞鳖孵化后2天内无需喂食,2天后每天分上、下午各投喂一次。投喂的饵料为红虫、切碎的蚯蚓、鱼肉、禽畜肝脏等,投喂量为山瑞鳖群体总重的10%左右,也可投喂甲鱼配合饲料。

三、水温调节

冬春季当水温低于25℃时,采用人工加温方法调节水温。加盖塑料薄膜保温。每个养殖池使用120瓦水槽用加温棒和60瓦电灯泡各一个,进行控制水温和增加光照,将水温控制在25~30℃之间,绝大部分时间控制在28~30℃之间。夏季水温超过32℃时,在池边用风扇吹风降温。

冬春季阳光充足时拉开塑料薄膜,将山瑞鳖集中于阳台的2号池晒背。晒背最好在上午9~10点进行,每次晒背1~2小时,增加光照时间,促进钙和维生素D的转化和吸收,提高山瑞鳖的抗病力,也可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因为稚鳖的生长,根据生长规格,养殖密度要及时调整。当生长到40~60克,每平方米水池放养30~40只。生长到100克以上,每平方米放养20~30只。通常每隔2~3个月分疏一次。

六、孵化管理

孵化沙须经过筛选、去杂质、消毒和曝晒,调好沙湿度。经过60天左右的孵化,稚鳖即可破壳而出。孵化过程中,严格控制室温在30±2℃,控制室内空气湿度在80~85%,保持孵化沙湿度。

选择体格健壮的山瑞鳖作为人工繁殖的亲鳖移进亲鳖培育池进行培育。亲鳖培育池搭建有塑料膜保温棚,面积260平米,砖砌结构,内批挡,池底放置20厘米厚的黄泥,水深1米,设有食台和晒背台,池一端建一20平米的产卵沙场。

依靠换水、换沙来调节水质。换水水源为食用自来水,也可选用江河水、水库水或井水。春夏季每天换水两次,秋冬季每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应在山瑞鳖吃完饵料后为宜,每次换水量为原池水的2/3。底沙每两个月换一次,每次全部换完,新沙用浓度为50毫克/升高锰酸钾药液浸泡消毒30分钟后再放入鳖池。

九、疾病预防

加强水质管理和疾病预防,并每月施放光合细菌1次。

养殖阶段 养殖密度 投喂量 水温 光照
稚鳖 每平方米40~50只 群体总重的10% 25~30℃ 上午9~10点,每次1~2小时
幼鳖 每平方米20~30只 群体总重的10% 25~30℃ 上午9~10点,每次1~2小时
成鳖 每平方米10~15只 群体总重的10% 25~30℃ 上午9~10点,每次1~2小时


山瑞鳖养殖技术,关注生态养殖,提高产量与品质。的内容告一段落,接下来是生态养殖,山瑞鳖高产新路径。

因为人们对生态环保的日益重视,生态养殖成为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山瑞鳖作为一种珍贵的淡水水生动物,其养殖产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将以某地山瑞鳖养殖基地为例,详细解析其高产新路径。

山瑞鳖养殖技术,关注生态养殖

选择合适的地点是山瑞鳖养殖成功的第一步。该养殖基地位于山区,水源充足,水质纯净,且交通便利,便于运输。养殖池采用水泥池结构,池深50-60厘米,面积根据养殖规模而定,通常5-10平方米。

三、山瑞鳖的亲鳖培育与产卵

亲鳖的选择至关重要。应挑选体重1-2kg、无伤无病、健壮无畸型的野生山瑞鳖。亲鳖培育池水温控制在25℃左右,投喂以动物性饲料为主,适当辅喂全价配合鳖饲料和青饲料。产卵期间,母鳖会在夜间爬上沙场,挖窝产卵,产卵后爬沙掩盖。

稚鳖暂养20天左右后,转入稚鳖池培育。放养前,用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初始放养密度以每平方米40-50只为宜。稚鳖池中可适当种植水生植物,以降低水温、净化水质。

山瑞鳖的饲养管理需注意以下几点:1. 合理投喂,保持水质清洁;2. 定期换水、换沙,保持良好水质;3. 加强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4. 适时调整养殖密度,防止过度拥挤。

山瑞鳖的养殖周期一般为2-3年,成熟后体重可达1-2kg。根据市场行情,每千克山瑞鳖的售价约为80-100元。以100亩养殖基地为例,年产山瑞鳖约50万公斤,可实现产值4000-500万元,经济效益可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78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