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返青后易患全蚀病,需及时防治
作者:渔舟耕梦•更新时间:14小时前•阅读2
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生长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只是,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全蚀病是一道不容忽视的难题。那么,如何有效地防治小麦全蚀病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讨。
一、全蚀病的危害及症状
全蚀病,又称黑脚病,是一种典型的根部病害,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在全蚀病发生严重的田块,小麦植株矮小,叶片发黄,根系腐烂,甚至会导致整株死亡。
- 种子根和地中茎变成灰黑色。
- 植株矮小,叶片发黄。
- 根系腐烂。
- 整株死亡。
1. 清洁田园:清除病草,防止病源传播。
2. 拔除病株:发现病株后,应及时拔除并烧毁。
3. 土壤处理:亩用50%多菌灵和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各1公斤,混匀后与30公斤细土拌匀,撒于地表,然后翻耕整地播种。
4. 拌种:亩用3%敌委丹50毫升+2.5%适乐时10毫升,加水150毫升混匀后,拌种10公斤。也可每亩用12.5%全蚀净水悬浮剂20~40毫升,兑水150克拌麦种10公斤,拌种后堆闷3小时晾干播种。
5. 药剂灌根:对于未作药剂土壤处理和拌种的病田,在小麦三叶期、返青期、拔节期,亩用20%粉锈宁200~300克兑水100公斤,用喷雾器顺麦垄喷灌药液,使药液通过麦苗渗入根部,可以大大减轻小麦全蚀病危害程度。
防治时期 | 药剂名称 | 用量 | 兑水量 |
---|---|---|---|
三叶期 | 20%粉锈宁 | 200~300克 | 100公斤 |
返青期 | 20%粉锈宁 | 200~300克 | 100公斤 |
拔节期 | 20%粉锈宁 | 200~300克 | 100公斤 |
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农业生产中采取多种措施相结合,从清洁田园、拔除病株、土壤处理、拌种、药剂灌根等多方面入手,才能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我国小麦产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通过小麦返青后易患全蚀病,需及时防治。的背景,我们引出小麦返青后,全蚀病防治关键期。。
全蚀病防治措施:药剂灌根与土壤处理
拌种与预防:确保小麦健康生长
李先生的麦田,经过全蚀病的防治,最终取得了丰收。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经验:关注细节,科学防治,才能确保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