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奉化成功仿野生种植竹荪,探索可持续农业新模式
在浙江奉化,一场农业革命悄然兴起。当地成功仿野生种植竹荪,不仅丰富了市场供应,更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农业的新路径。
竹荪种植:从传统到创新
竹荪,被誉为“菌中皇后”,历来是宴席上的珍品。只是,传统的竹荪种植方式往往依赖于自然条件,产量和品质难以保证。如今,在奉化,一种新的种植模式正在改变这一切。
南山茶场:竹林里的“雪裙仙子”
在奉化市尚田镇九龙村南山茶场的竹林里,一片片竹荪长势喜人。这里的竹林,成为了竹荪的天然家园。
“南山茶场的竹林种植的竹荪,在生态环境下仿野生种植培育出来的品质,最接近于野生竹荪。”尚田镇林特站站长裘贤龙介绍道。
可持续农业:创新与环保同行
在竹林里种植竹荪,不仅为竹林增加了肥力,使毛竹长得更旺盛、漂亮且产量更高,还为竹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如今,我们每天可采摘鲜竹荪30公斤左右,烘干后可得1.5公斤左右,虽然产量不高,但每公斤的售价可达600余元,肯定是竹农增收致富的一条新路。”南山茶场总经理方谷龙表示。
智慧方舱:科技助力农业升级
在莼湖街道,首批菌菇“智慧方舱”投入使用,用以培养红托竹荪。这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智能化菌菇培育方舱。
项目负责人田海波介绍:“智慧方舱将极大提升红托竹荪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我们已经申请相关发明专利。”
相信更多的地方将涌现出这样的创新实践,为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项目 | 描述 |
---|---|
南山茶场竹林种植 | 利用竹林种植竹荪,提高竹林肥力,增加竹农收入。 |
智慧方舱 | 采用智能化培育技术,提升红托竹荪产量和经济效益。 |
可持续农业 | 探索生态与经济的双赢模式,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
一项关于竹荪种植的新技术悄然崛起,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这项技术不仅提高了竹荪的产量,还促进了农民增收,成为乡村振兴的亮点。
技术创新,引领农业新风尚
宁波顺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国内杏鲍菇生产龙头企业,近年来在竹荪种植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公司负责人吴海云介绍,他们引入了红托竹荪智慧方舱技术,实现了高端菌菇的立体化培育。这种智慧方舱,是公司与上海市农科院合作研发的,旨在探索菌菇预制菜与菌菇精深加工的新模式。
据了解,首批10个红托竹荪智慧方舱已经投入使用,预计到8月下旬,第一批红托竹荪就可采收。目前,红托竹荪鲜菇市场平均售价在每公斤90元上下,也可制成干货销售,深受消费者喜爱。这样一个方舱年产值可达四五万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生态种植,品质与产量双提升
因为农户刘国灿小心翼翼地将一朵朵形如裙子似的菌菇采下,该市诞生了首个仿野生竹荪种植示范项目。这一项目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多地成功攻克了红托竹荪工厂化种植技术,为竹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浙江淳安县毛竹林下仿野生栽培竹荪首获成功,为当地农民带来了新的增收途径。据当地农民介绍,林下仿野生食用菌种植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的农业模式,今年该基地规划种植林下食用菌20亩,其中,灵芝5亩、人工干巴菌3亩、黑皮鸡枞2亩、红托竹荪...
宁波顺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田海波表示,他们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竹荪种植技术的创新,为我国绿色农业发展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