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芋田里出竹荪,亩均增收万元
作者:渔舟牧歌•更新时间:10小时前•阅读1
一、毛芋田套种竹荪,创新农业增收新模式
近年来,永康市食用菌研究所李汝芳教授首创的毛芋田套种竹荪高效复种技术,为农民开辟了一条增收新路径。这项技术让农民在同一块土地上实现双丰收,亩均增收可达万元。
技术名称 | 创新点 | 效益 |
---|---|---|
毛芋田套种竹荪 | 高效复种,土地利用率高 | 亩均增收万元 |
三、技术要点,助力增收
- 出菇管理:菌丝上面后,再经过15天至20天时间,就开始进入原基期。在此期间管理主要是保持菇床适宜的含水量,控制好光照,湿度保持在90%。再经过10天至15天就逐渐进入生殖生长时期,即菌蛋期,幼蕾和下部菌索同时增大成为菌蛋。在此期间对湿度要求更高,既要经常喷水保湿,又不能积水。在播种后60天至90天左右,子实体形成,进入出菇期,湿度保持在90%至95%,温度控制在20℃至30℃竹荪出菇最好。
- 播种:播种时间一般选择在2月底3月初,与种毛芋同步。菌种点播与撒播均可,点播时把菌料掰成小块,点播间隔密度在15厘米左右,培养料表面覆土5厘米,若土干应喷少量水。
- 发菌管理:播种后5天至15天,菌丝向培养料纤维表层、填料的四周及内部纵深 吸收养分。管理上主要是控制好栽培湿度,保持覆土层不干不湿,不要随意翻动以免损伤菌丝。4月至5月中旬是竹荪菌丝生长期,关键是保湿保温。竹荪菌丝生长最适温度是20℃至28℃。20℃以下可盖地膜保温,低温多雨天气要排水通气;连晴数天,畦内湿度下降到60%以下时,要适当对畦面喷水。
- 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农业技术进步。
- 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 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毛芋田套种竹荪技术,不仅为农民带来了实实我国农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真菌皇后”的种植秘诀
竹荪,被誉为“真菌皇后”,在永康市前仓镇塘头一带的150多亩毛芋田里,李教授的种植技术让竹荪与毛芋实现了和谐共生。种植过程中,采用木屑、秸秆、稻草等原料,经过精心管理,竹荪菌丝迅速生长,为后续的丰收奠定了基础。
精细化管理,确保竹荪品质
在出菇管理阶段,李教授强调保持菇床适宜的含水量,控制好光照和湿度。湿度保持在90%,温度控制在20℃至30℃为最佳。在播种后60天至90天左右,子实体形成,进入出菇期,此时的湿度保持在90%至95%最为理想。
竹荪的种植成功,让农民实现了亩均增收万元的目标。仅竹荪一项,每亩土地的创收就高达1.8万元。这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多领域应用,拓展竹荪产业
除了传统的毛芋田套种,竹荪的种植技术也在其他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上海应梵贸易有限公司与贵州省麻江县农业部门签约合作,在麻江县龙山镇龙山村林下种植竹荪,生产高品质、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广东翁源县席禾生物有限公司也成功试种了10亩竹荪,预计收入可达20万至30万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