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山药炭疽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山药叶片和茎蔓

山药,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其品质与产量深受炭疽病的威胁。本文将详细解析山药炭疽病的成因、症状、传播途径以及防治措施,助您守护山药健康。

山药炭疽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山药叶片和茎蔓

一、山药炭疽病的成因

山药炭疽病,顾名思义,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它潜伏于土壤、病残体以及种子中,一旦条件适宜,便会对山药造成严重危害。

发病部位 症状表现
叶片 暗绿色水渍状小斑点,扩大成褐色或黑褐色圆形或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大斑,病斑中间为灰褐至灰白色,有轮纹,上生黑色小点。
茎蔓 梭状或不规则斑,中间灰白色、四周黑色,严重的上下病斑融合成片,导致部分茎蔓枯死,严重致全株干枯,病部长满黑色小点。
  • 空气传播:病原菌分生孢子通过空气传播,在适宜的条件下侵入山药植株。
  • 土壤传播:病原菌在土壤中存活,通过土壤传播到健康植株。
  • 种薯传播:病残体或种薯携带病原菌,种植后感染植株。

1. 农业防治

选择抗病品种:选用抗病性强的山药品种,降低病害发生。

轮作换茬:实行轮作换茬,减少病原菌积累。

发病初期及时施药: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1200倍等药剂进行防治。

加强肥水管理:合理施肥,避免过度施用氮肥,增强植株抗病性。

山药炭疽病,这一病害在山药种植中相当普遍,尤其在多雨季节,常让农户头疼不已。此病主要由胶孢炭疽菌引起,它不仅侵害山药叶片,还能蔓延至茎蔓,导致叶片出现暗绿色水渍状小斑点,逐步 成褐色或黑褐色的圆形或不规则形大斑。在潮湿条件下,病斑中间会变成灰褐至灰白色,边缘轮纹明显,上生黑色小点。更严重的是,这些病斑会变硬变脆,雨水冲刷后容易穿孔破裂。

至于传播途径,病害主要通过病残体进行大面积传播。这就要求种植人员在日常管理中,要特别注意清除田间残枝和落叶,及时烧毁或深埋,以减少病菌的传播。同时,还要注意,山药炭疽病的发生与种植环境、种植习惯等密切相关。

山药炭疽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山药叶片和茎蔓

在种植前,应对种块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种块带菌。常用的消毒药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等。

在种植过程中,要注意合理轮作,避免重茬种植。因为重茬田块明显比新茬田块发病重,且重茬年限越长,发病越重。

此外,还要加强田间管理,保持田间通风良好,避免植株郁蔽。同时,要做好肥水管理,防止植株早衰。在多雨季节,要及时清沟排渍,防止田间积水。

某农户种植的山药,在连续多雨的天气后,出现了大面积的炭疽病。面对这种情况,农户没有慌乱,而是采取了以下措施:

  1. 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减少病菌传播。
  2. 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防治,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
  3. 加强田间管理,保持田间通风良好,防止植株郁蔽。
  4. 做好肥水管理,防止植株早衰。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农户的山药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产量和品质也得到了保障。

因为山药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山药炭疽病的防治问题日益凸显。未来,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实现山药炭疽病的综合防治:

  1. 加强病害监测与预警,及时掌握病害发生动态。
  2. 优化种植结构,推广抗病品种。
  3. 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如合理轮作、药剂防治、生物防治等。
  4.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户的病害防治意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77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