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识茶

花生白绢病是一种土壤传播病害,主要危害花生植株

花生白绢病,这个名字对于花生种植户来说并不陌生。这种病害,如同土壤中的隐形杀手,悄无声息地侵蚀着花生的健康,影响着产量和品质。下面,我们就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了解它的症状、发病规律以及防治措施。

花生白绢病是一种土壤传播病害,主要危害花生植株

一、花生白绢病的症状

花生白绢病主要危害花生植株的茎部、果柄及荚果。发病初期,茎基部组织呈软腐状,表皮脱落,严重时整株枯死。在土壤湿度大时,可见白色绢丝状菌丝覆盖病部和四周地面。

花生白绢病是一种土传病害,主要依靠土壤带菌侵染传播,也可以通过种子带菌传播。病菌以菌核或菌丝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可以存活5-6年。高温多雨的气候有利于发病,种子带病率高,来年苗期发病重。

1. 轮作

重茬地是花生白绢病发生严重的地方,因此,建议种植户在病株率达到10%的地块,实行轮作,一般实行2—3年轮作,重病地块轮作3年以上,以花生与禾本科作物轮作为宜。

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进行深翻,以减少病菌的存活。

3. 选用优质种子

选用无病种子,播种时用含优秀杀菌剂拌种,如高巧等。

使用噻呋酰胺等药剂进行全田喷雾,重点喷施花生茎基部,喷施2-3次,间隔7-10天一次。

四、案例分析

年份 地点 防治措施 防治效果
2016 河南某县 轮作、清洁田园、药剂防治 防治效果达85%
2017 山东某县 轮作、清洁田园、药剂防治 防治效果达90%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花生白绢病的发生,保障花生产量与品质。

花生白绢病是一种常见的土壤传播病害,了解其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对于花生种植户来说至关重要。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花生白绢病,这个曾令无数花生种植户头疼的难题,正悄无声息地影响着花生的产量与品质。这种土传病害,通过土壤带菌侵染传播,一旦感染,茎部、果柄及荚果便会遭受严重侵害,导致植株枯死。从2011年起,花生主产区如河南、山东等地,白绢病的发生逐年加剧,尤其在2016、2017年,花生减产现象尤为严重。

花生白绢病是一种土壤传播病害,主要危害花生植株

为了避免重茬带来的病害风险,种植户们应实行轮作,与水稻、小麦等禾本科作物轮作,以降低病害发生的概率。此外,花生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进行深翻土壤,有助于减少土壤中的病菌数量。这些措施不仅能降低病害的发生,还能改善土壤环境,为花生生长提供更健康的土壤条件。

药剂防治:关键时期,精准施药

种植户的实践与反思

在河南某花生种植户的田地里,白绢病曾给他的花生种植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在了解到科学的防治策略后,他开始实行轮作,及时清除病残体,并在关键时期使用药剂防治。经过一年的努力,他的花生产量和品质都有了显著提升。这位种植户的经验告诉我们,科学管理是战胜花生白绢病的关键。

未来展望:持续研究,应对新挑战

花生白绢病作为一种古老的病害,其防治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未来,因为研究的深入,我们有望发现更多有效的防治方法,为花生种植户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我们也应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以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76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