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菜蝼蛄为害严重,需了解其生活习性和防治方法
在庭院蔬菜种植中,空心菜是一种常见的蔬菜,然而,蝼蛄的侵害却让许多种植者头疼不已。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空心菜蝼蛄的生活习性,并探讨有效的防治方法。
一、空心菜蝼蛄的生活习性
空心菜蝼蛄,学名Melolontha melolontha,是一种常见的地下害虫。它们生活在土壤中,以植物的根、茎为食,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死亡。
习性 | 描述 |
---|---|
活动时间 | 一般在地温稳定在11℃以上时开始活动,盛期为3月中下旬至6月中旬。 |
食性 | 以植物的根、茎为主,尤其偏爱嫩苗和块根类植物。 |
繁殖方式 | 一年发生1-2代,卵产于土壤中,孵化后即为若虫。 |
1. 农业防治
选择抗虫品种:选择抗虫性强、生长势好的空心菜品种。
合理轮作:避免连续种植同一类蔬菜,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深翻土地:深翻土地,破坏蝼蛄的栖息环境,减少其繁殖。
人工捕杀:在清晨或傍晚,人工捕捉蝼蛄。
黑光灯诱杀:在田间安装黑光灯,吸引蝼蛄前来,然后将其捕杀。
药剂拌种:在播种前,用辛硫磷拌种,可以有效预防蝼蛄的侵害。
三、防治案例分享
近年来,我国某地区通过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手段,成功降低了空心菜蝼蛄的发生率。
某农户在种植空心菜时,采用黑光灯诱杀和药剂拌种相结合的方法,有效控制了蝼蛄的为害。据统计,该农户的空心菜产量比往年提高了20%,病虫害发生率降低了30%。
空心菜蝼蛄的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其生活习性,采取多种手段综合防治。希望本文能为您提供有益的参考,祝您种植的空心菜丰收满满!
空心菜病虫害防治策略解析:庭院蔬菜的守护之道
空心菜蝼蛄,学名Scapteriscus latipes,是一种常见的地下害虫。其成虫体型粗壮肥大,体长36-55mm,黄褐色,从背面看头呈卵形。前翅鳞片状,长14-16mm,黄褐色,覆盖腹部不到1/3。后翅扇形,纵卷成尾状,长30-35mm,长过腹部末端。若虫初孵时头胸细,腹部肥大,全体乳白色,逐渐变成浅黄以至土黄。翅未发育好。
空心菜蝼蛄的为害习性表现为多食性,为害各种蔬菜。在3月中、下旬,当地表土温升到11℃以上时,蝼蛄进入活动为害盛期,并可持续到6月下旬。由于庭院生态环境特殊,蝼蛄发生严重,一般被害株率为30%,严重的可达50%以上,严重影响庭院蔬菜生产的发展。
施用充分腐熟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培育壮苗;适时浇水,造成不利蝼蛄生存环境。此外,利用黑光灯诱杀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春季气温上升后,越冬成体、幼体即开始活动、取食,夏季因气温过高,活动减弱,秋季气候凉爽,为害再度加重。
药剂防治是空心菜蝼蛄防治的重要手段。可用50%辛硫磷乳油每667m²200-250g,加水10倍,喷于25-30kg细土上拌匀成毒土,顺垄条施,随即浅锄。或用2%甲基异柳磷粉667m²2-3kg拌细土25-30kg成毒土,或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等处理土壤,都能收到良好效果。
3. 种子处理
播种前,用辛硫磷拌种,拌种量为种子重量的0.1%~0.3%,晾干后播种。当前用于拌种用的药剂主要有50%辛硫磷、50%对硫磷、20%异柳磷,其用量一般为药剂1:水30-40:种子400-500。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