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田七市场供过于求,理性回归调整中

在我国的中医药领域,田七以其显著的药用价值而备受关注。然而,近年来,田七市场却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现象,导致价格波动剧烈。本文将深入剖析这一现象,探讨田七市场理性回归与调整的策略。

田七市场供过于求,理性回归调整中

田七市场现状

年份 产量 需求量 价格
2010年 5000 3000 200
2015年 12000 5000 300
2020年 20000 8000 150

从上表可以看出,近年来田七的产量逐年增加,而需求量增长相对缓慢,导致供过于求的局面日益严重。价格也从2010年的200元/公斤下跌至2020年的150元/公斤。

供需失衡的原因

  • 种植面积扩大:由于田七价格长期上涨,吸引了大量农户投入种植,导致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 市场需求增长缓慢:虽然田七的药用价值受到认可,但市场需求增长速度相对缓慢,无法跟上供应量的增长。
  • 产业链不完善:田七的深加工产业链尚不完善,导致产品附加值较低,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理性回归与调整策略

  1. 优化种植结构: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面积,避免盲目扩大种植规模。
  2. 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田七的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满足市场需求。
  3. 加强产业链建设:完善田七产业链,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4. 加强市场监测: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种植策略。

案例分析

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为例,该地区是我国的田七主产区。近年来,当地政府积极引导农户调整种植结构,推广科学种植技术,提高田七品质。同时,加强产业链建设,推动田七深加工产业发展。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田七产业的健康发展。

田七市场供过于求的现象,是市场调节和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通过理性回归与调整,田七产业有望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企业和农户应共同努力,推动田七产业迈向更高水平。

市场调整:田七价格波动背后的原因

回顾田七市场的历程,2013年前后,田七价格一度飙升,最高时每公斤达到800元,吸引了大量农户盲目跟风种植。然而,好景不长,2014年,田七价格开始暴跌,短短一个月内跌幅超过40%,随后持续低迷。究其原因,主要是市场供需失衡,供大于求导致价格下跌。

田七市场供过于求,理性回归调整中

据分析,2010年田七种植面积大幅增加,2013年产量达到峰值,供大于求的压力随之爆发。此外,前期游资炒作和商家撤资也加剧了市场动荡。

聚焦应用创新:田七产业的转型升级

1. 提高种植技术水平: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田七的产量和品质。

2. 拓展深加工领域:将田七原料进行深加工,开发出更多高附加值的产品,如田七茶、田七牙膏等。

3. 加强品牌建设: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田七品牌,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

4. 拓展市场渠道: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扩大田七产品的销售范围。

以文山田七产业为例,当地政府和企业积极推动田七产业的创新实践。

2. 田七产品种类更加丰富,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3. 田七产业将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实现可持续发展。

4. 田七品牌将走向全国乃至全球,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73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