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紫甘蓝烧心病,一种植物病害

在广袤的农田里,紫甘蓝以其独特的紫红色和丰富的营养深受人们喜爱。然而,一种名为“烧心病”的病害却常常困扰着种植者,使叶片边缘烧焦,影响了紫甘蓝的生长和品质。

紫甘蓝烧心病,一种植物病害

什么是紫甘蓝烧心病?

症状表现

症状 描述
初期症状 叶球外叶叶缘颜色变深,略向外卷
发展症状 叶缘向下呈湿润状坏死,形成黄褐至浅紫色不规则坏死斑
后期症状 病部细胞组织失水干瘪,叶肉呈纸状,叶缘抽缩

病因分析

紫甘蓝烧心病主要是由于钙供应不足引起的生理病害。在紫甘蓝生长过程中,若遇到干旱、土壤返盐、高温或重施氮肥等情况,会导致土壤溶液中钙的含量降低,影响或阻碍钙的吸收与运输,从而引发烧心病。

防治策略

栽培管理

  • 选择灌溉条件良好的地块进行种植
  • 平整土地,适期浇水,尤其在包心期遇高温干旱天气要及时浇水
  • 合理适量追肥,注意氮、磷、钾肥配合使用,避免偏施氮肥

补钙补锰

  • 补钙:可选用0.7%氯化钙附加20000倍萘乙酸,在包心初期开始分次喷洒心叶
  • 补锰:可喷洒0.7%硫酸锰

紫甘蓝烧心病是紫甘蓝种植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但通过合理的栽培管理和补钙补锰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烧心病的发生,保障紫甘蓝的产量和品质。

在绿色农业的浪潮中,紫甘蓝叶烧病成为了农民心中的隐痛。这种病害不仅分布广泛,而且在局部地区地块发生严重,对保护地和露地种植都构成了威胁。本文将深入剖析紫甘蓝叶烧病的成因、症状及其防治策略,为农民提供实战指导。

紫甘蓝叶烧病在包心期和贮藏期尤为明显。初期,叶球外叶叶缘颜色变深,略向外卷,逐渐发展至叶缘向下呈湿润状坏死,形成黄褐至浅紫色不规则坏死斑。轻病株在田间生长期症状不明显,但收获后纵剖球叶时可见心叶边缘坏死干腐。重病株则外层球叶大部分坏死干腐,整个菜球丧失食用价值。

紫甘蓝烧心病,一种植物病害

病害成因:土壤与气候的双重夹击

针对紫甘蓝叶烧病的防治, 要考虑应用以栽培为主的综合技术。选择灌溉条件较好的地块种植,平整土地,适期浇水,特别是包心期遇高温干旱天气要及时浇水。合理适量追肥,注意氮、磷、钾肥配合使用,避免偏施氮肥。在此基础上,可试用补钙或补锰技术。例如,使用0.7%的水氯化钙附加20000倍萘乙酸在包心初期开始分次喷洒心叶,或心叶撒施专用氯化钙缓效颗粒剂。同时,喷洒0.7%的硫酸锰以补充锰元素。

未来展望:绿色农业的持续挑战与机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72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