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种植

养殖肉鸭育雏期,如何科学管理提高成活率

在肉鸭养殖过程中,育雏期是至关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成活率直接影响到养殖户的经济效益。那么,如何科学管理养殖肉鸭的育雏期,提高成活率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养殖肉鸭育雏期,如何科学管理提高成活率

1. 雏鸭的选择

雏鸭的选择是提高育雏成活率的关键。应选择体型匀称、活力旺盛、无疾病的雏鸭。一般而言,体重在55~60克的雏鸭较为适宜。同时,要注意雏鸭的毛色,以蜡黄色为宜。

2. 分群管理

雏鸭群过大不利于管理,环境条件不易控制,易出现惊群或挤压死亡。因此,为了提高育雏率,应进行分群管理,每群300~500只为宜。

雏鸭的饲喂应根据其生长阶段进行调整。第一周龄的雏鸭应让其自由采食,保持饲料盘中常有饲料,一次投喂不可太多,防止长时间吃不掉被污染而引起雏鸭生病或者浪费饲料。因此要少喂常添,第一周按每只鸭子35克饲喂,第二周105克,第三周165克。

水对雏鸭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雏鸭在开食前一定要饮水,饮水又叫开水或潮水。在雏鸭的饮水中加入适量的维生素C、葡萄糖、抗生素,效果会更好,既增加营养又提高雏鸭的抗病力。提供的饮水器数量要充足,不能断水,也要防止水外溢。

5. 预防疾病

肉用商品雏鸭必须来源于优良的健康母鸭群,种母鸭在产蛋前已经免疫接种过鸭瘟、禽霍乱、病毒性肝炎等疫苗,以保证雏鸭在育雏期不发病。同时,要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做好防疫工作。饲养至20日龄左右,每只肌肉注射鸭瘟弱毒疫苗1毫升;30日龄左右,每只肌肉注射禽霍乱疫苗2毫升,平时可用0.01%~0.02%的高锰酸钾饮水,效果也很好。

6. 环境控制

育雏期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环境因素对雏鸭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应保持育雏舍内的温度在28℃~32℃之间,湿度在60%~70%之间。同时,要保持育雏舍的通风良好,确保空气质量。

7. 观察记录

在育雏过程中,要密切关注雏鸭的生长发育情况,观察是否有异常现象。如发现病鸭,要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疫情蔓延。同时,要做好记录,为今后的养殖提供参考。

阶段 温度 湿度
1-7天 32-34 60-70
8-14天 30-32 60-70
15-21天 28-30 60-70
22-28天 26-28 60-70

通过以上七个方面的科学管理,相信您一定能够提高养殖肉鸭的育雏成活率,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一、精心挑选雏鸭,奠定健康基础

养殖肉鸭育雏期,如何科学管理提高成活率

为了便于管理和观察,我们将雏鸭分成了每群300-500只的小组。这种分群方式不仅有助于控制环境条件,还能及时发现并处理个别雏鸭的健康问题。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通过观察雏鸭的行为和状态,确保每个群体都得到了适宜的照料。

三、合理饲喂,确保营养均衡

在饲喂方面,我们遵循“少喂常添”的原则。第一周龄的雏鸭每次投喂35克饲料,第二周增加至105克,第三周再增加至165克。同时,我们注重饲料的多样性,确保雏鸭摄入均衡的营养。这一策略显著提高了雏鸭的饲料报酬和生长速度。

四、注重饮水管理,增强雏鸭体质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成功提高了肉鸭育雏期的成活率。这一案例表明,科学的管理和细致的照料对于提高肉鸭养殖效益至关重要。在未来的养殖过程中,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实践,为肉鸭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71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