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

紫云英播种正值春末,了解其定义与种植背景至关重要

春末时节,正是播种紫云英的好时机。对于农民朋友们来说,了解紫云英的定义、种植背景以及相关技术要点至关重要。本文将从紫云英的种植历史、品种选择、播种技术、养护要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帮助农民朋友们更好地种植紫云英。

紫云英播种正值春末,了解其定义与种植背景至关重要

一、紫云英的种植历史

紫云英,又名红花草、红花草子,属于豆科植物。在我国,紫云英的种植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200多年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紫云英具有固氮、培肥土壤、改善生态环境等作用,是重要的绿肥作物之一。

紫云英品种繁多,主要分为早花、中花、晚花三大类。早花品种适宜早播,中花品种适宜中播,晚花品种适宜晚播。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耕作制度,选择合适的品种至关重要。

品种名称 适宜播种时间 特点
宁波大桥 中播 迟熟,产量高
平湖大叶 中播 早熟,产量较高
紫花5号 中播 早熟,适应性较强
江西余江种 早播 早熟,产量较高
  • 播种前,要清除田间杂草,做好土壤消毒工作。
  • 播种前,将种子用0.2%的磷酸二氢钾液中浸泡10-12小时,以促进发芽。
  • 播种量一般为1.5-2.0公斤/亩,机耕收割田块适当增加用种量。
  • 播种后,要及时浇透水,保持土壤湿润。

紫云英生长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养护工作:

  • 及时施肥:播种后,每亩施土杂肥400-500公斤,过磷酸钙25-30公斤,以增强抗寒能力。
  • 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防止旱害。
  • 防治病虫害:注意观察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紫云英盛花期或早稻插秧前15天左右进行翻沤,以提高产量和肥效。翻沤后,要适度灌水,水层不宜过深。压青量一般为1000-2000kg/亩,多余的应清理至其他田块翻沤或进行过腹还田。

紫云英种植具有多重意义,不仅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生态环境,还可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 提高土壤肥力:紫云英具有固氮作用,可以增加土壤中氮素含量。
  • 改善生态环境:紫云英生长过程中,可以吸收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净化土壤环境。
  •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紫云英种植可以减少化肥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随着春末的到来,绿肥作物紫云英的播种工作也进入关键时期。在这个时节,紫云英的种子萌发和生长都达到了最佳状态。为确保播种成功,前期准备工作至关重要。如需在多年未种植紫云英的区域进行播种,建议在播种前接种根瘤菌,每亩用量约250-300克,以增强固氮增产作用。

紫云英播种正值春末,了解其定义与种植背景至关重要

二、播种技术要点

紫云英的播种量通常为1.5-2.0公斤/亩。在播种前,需将种子晒种一天,并使用粗糙编织袋等工具摩擦种子,或浸泡在0.2%的磷酸二氢钾液中12小时后进行催芽播种。此外,套播时要求稻面干爽、田脚湿润,以提高成苗率。

三、养护与管理

紫云英喜凉爽气候,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5℃~25℃。在晚稻收获前20-25天,即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进行套播。播种后,要及时开好排灌沟,确保田间无积水。同时,要注意磷肥的施用,以促进根系活动。立春前后,可视苗情追施速效氮肥和钾肥,每亩用量为尿素和氯化钾各10kg。

四、病虫害防治

紫云英病虫害较少,但留种田仍需重视病虫害防治。白粉病可用多菌灵或托布津1000倍喷雾防治;蚜虫、蓟马、潜叶蝇等,每亩可用吡虫淋10~20g加水30~50kg喷雾防治。通过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确保紫云英的产量和品质。

五、翻沤与还田

六、品种选择与种植区域

根据我市气候特点和耕作制度,选择“宁波大桥”、“浙紫5号”等迟熟品种为好。这些品种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适合在我市推广种植。此外,紫云英的种植区域以平原地区为宜,便于机械化操作,降低种植成本。

紫云英作为一种重要的绿肥作物,在提升土壤肥力、减少化肥投入、抑制农业面源污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措施,紫云英将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紫云英种植技术,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70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