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水蛭人工养殖技术,关注水蛭养殖方法与效益
水蛭,俗称蚂蟥,是我国传统特种药用水生动物,具有活血、散瘀、通经等功效,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多种疾病。随着人们对水蛭药用价值的认识不断深入,人工养殖水蛭逐渐成为农村致富的新途径。
一、水蛭的生物学特性
药用水蛭主要包括日本医蛭、宽体金线蛭、尖细金线蛭等3种,它们广泛分布于我国贵州、四川、湖南、湖北、江苏、浙江、江西、安徽、福建、广东、广西、山东、河北、辽宁等省区。
日本医蛭体略呈圆柱形,长3—5厘米,宽4—6毫米。背面呈黄绿色或黄褐色,有5条黄白色纵纹,背中线有1阔白色条纹延至后吸盘。眼5对,排列成马蹄形。前吸盘较大,口内有3个颚,颚脊上有1列细齿,食道纵折6条;后吸盘碗状,朝向腹面,肛门位于其背侧。
宽体金线蛭体长6一8厘米,最宽处8—11毫米。背面略凸,腹面平。头的背面有5对眼。口在头端腹面,有颚齿。体由107个环构成,各个环的宽度略相等。雌雄同体,生殖孔在环的中央,雌的生殖孔在后,雄的生殖孔在前。肛门口在最末两环的背面。后吸盘大,吸附力强,前吸盘不显著。体背面暗绿色,有5条黄黑色的斑点组成的纵线。腹面浅黄色,有许多不规则的深绿色斑点。
尖细金线蛭与宽体金线蛭相似,只是它体长2.5—3.8厘米、宽6—7毫米,背面茶褐色,有黑褐色斑点构成的5条纵纹,颚齿不发达。
二、养殖技术
捕捉与种蛭的选择
选择健壮无伤、120—150条/公斤的大个宽体金线蛭作种蛭。水蛭雌雄同体,条条均可繁殖。它们在泥土中产卵,每次约产1—4个孵茧,每个孵茧内有15—35条幼水蛭,在7月间孵化,1个月以内可长到2厘米以上,9—10月即可长大,捕捉加工。
水蛭养殖池可在房前屋后挖一宽3米、深1米、长度不限的水池,或利用池塘、水沟及低产田等地挖沟起埂成连沟式的养殖场,沟宽3米,埂宽40厘米、高80厘米,保持水深60厘米即可,两头分设进水口和排水口,底部铺设石块或树枝供水蛭栖息。
饲养管理
水蛭的主要食物为螺类,每亩水面可放养25公斤左右的田螺、福寿螺作为水蛭的食饵,也可以喂蚯蚓、昆虫等,每周需喂动物血1次,把凝成块状的猪、牛、羊血分成小块投入。
在饲养过程中,需经常保持水质清新不被污染,尤其是7、8月份气温高时要注意换水,水温宜在15—30℃之间,低于10℃或高于30℃均不宜于水蛭生长。冬天来临时,可将水排出后盖上草席,保持泥土湿润让其在泥土里安全过冬,或者加深水池里的水,防止池水冻结到底。
疾病预防:定期检查水蛭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如定期用食盐水浸洗水蛭,防止水霉病的发生;用漂白粉或二溴海因全池泼洒,防止打印病的发生。
三、经济效益
人工养殖水蛭投资小、见效快、效益高。每亩养殖水面,可收获干水蛭200千克以上,价值2万多元。此外,水蛭的粪便也是优质的有机肥,可用于农业生产,提高土壤肥力。
品种 | 产量 | 产值 |
---|---|---|
宽体金线蛭 | 200 | 2万以上 |
药用水蛭人工养殖技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为广大农村养殖户提供了致富的新途径。了解水蛭的生物学特性、养殖技术及经济效益,有助于提高养殖成功率,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4. 市场拓展:将水蛭推向国际市场,拓展销售渠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