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

露天草莓种植技术与管理,涉及土壤、水分、光照等关键因素

一、场地选择与整地

露天草莓种植 要选择适宜的场地。理想的场地应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壤疏松,光照充足。整地时,需深翻土壤,清除杂草和石块,为草莓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露天草莓种植技术与管理,涉及土壤、水分、光照等关键因素

二、秧苗定植

秧苗定植是露天草莓种植的关键环节。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秧苗,按照合理的密度进行栽植。一般株距为20-25厘米,行距为30-40厘米,每亩栽植6000株左右。

三、栽培管理

管理阶段 具体措施
盖膜 11月中下旬开始,使用黑色地膜,避免使用透明膜,长宽与畦长宽一致,平铺,开小口掏出草莓,覆盖时不要损伤茎叶。
密植 合理密植,弱苗应晚栽,土地瘠薄的田块应密植。壮苗应早栽,足肥及采取地膜覆盖技术的地块宜稀栽,株距20-25公分,每亩栽植6000株左右。
施肥浇水 破膜提苗后,一般土壤较湿,不要急于浇水,开春第一次浇水可推迟到现蕾期,但也应注意,如若早春风多或气候干旱,检查土壤地表面干燥时,应做好及时浇水工作。

早春秧苗开始出芽时撤除地膜,破膜提苗。在膜上对准膜下的苗株,将地膜拉开一个适应大小的小洞,将膜下的苗叶拢至膜上并要露出芽心,地膜留在原处压紧继续覆盖并及时清理干枯老叶。

五、采收

草莓成熟期多集中在5、6月份,此时天气炎热,为了保持果实的新鲜,采收应安排在温度较低的早晨或傍晚进行。这样可以提高采摘草莓鲜果的果实品质。

草莓对土壤要求不严,沙性土壤生长较快,前期产量高,但易干旱,结果期较短;粘性土壤前期生长缓慢,结果期推迟,但后期产量高。栽植深度是草莓秧苗成活的关键,栽植过深过浅都会造成秧苗死亡,正确的方法是将草莓秧苗根颈部与地面平齐,弯背向外做到“深不埋心、浅不露根”,并让其根系能充分伸展开,栽后需用力压实土壤,栽完后需连续浇透水3-4天即可。

草莓植株从现蕾期到初花期需水较多,此阶段浇水应足,在果实收获期遭遇干旱也应浇水,应在采收后的傍晚、夜间或第二天早晨浇水为宜。但要浇小水,以防果实被浸泡造成烂果,如有条件最好采用滴灌效果会更好。

八、病虫害防治

草莓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受到病虫害的侵扰。应及时观察植株,发现病虫害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清除病叶等。

露天草莓种植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农业活动,需要果农们精心管理。通过合理选择场地、秧苗定植、栽培管理、春季管理、采收、土壤管理、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环节的细致操作,才能获得丰收的果实。


完成对露天草莓种植技术与管理,涉及土壤、水分、光照等关键因素。的概述后,紧接着便是露天草莓高效种植策略。

在土地准备方面,张大哥对土地进行了深耕松土,并施用了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为草莓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同时,他还注意了土地的平整,确保草莓植株在生长过程中能够获得均衡的营养。

露天草莓种植技术与管理,涉及土壤、水分、光照等关键因素

在栽培管理方面,张大哥注重以下几点: 1. 施肥:草莓喜肥,但在施肥时要避免过量,以免造成植株徒长。他采用有机肥和复合肥相结合的方式,既保证了肥料供应,又避免了土壤板结。 2. 浇水:草莓喜湿润,但在浇水时要避免积水,以免造成根系腐烂。张大哥采用滴灌方式,确保水分均匀供应。 3. 修剪:及时摘除老叶、病叶,以及多余的匍匐茎,有助于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

露天草莓种植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草莓品质和口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果农们需要不断探索新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草莓产量和品质。在此过程中,加强行业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露天草莓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62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