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

冬季鱼塘管理,如何确保鱼类安全越冬

一、池塘准备与清淤

淤泥是水产养殖过程中的垃圾,鱼塘的淤泥厚度递增速度约为10厘米/年。养殖实践表明,池塘底部保留适度的淤泥能起到保肥、供肥和缓冲水质等作用。若淤泥过厚,不仅会降低塘底淤泥的有益作用,而且还会给水产养殖增加众多不利因素,因此,必须予以清除。

冬季鱼塘管理,如何确保鱼类安全越冬
方法 操作步骤
人工清淤 排干池水,然后人工挖除淤泥
机械清淤 使用清淤机械进行操作

二、鱼种选择与放养

通常选择冬放。冬季投放鱼种主要优点有:一是气温较低,便于鱼种运输,鱼种受伤率低,放养成活率高;二是冬季鱼种数量充足,选择余地大,价格低廉,鱼种投入成本相对较低;三是可以使鱼种提早适应环境,提早开食,延长养殖生长期。

选择标准 具体要求
鱼种质量 头小背宽,膘肥体壮,体色鲜明,体表光滑
放养时间 水温为10℃左右的晴天

三、水质管理与曝晒

鱼塘清淤修整后,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不要立即放水,应让塘底在太阳下曝晒冻融15~20天。池底经日晒和冻融,不仅能杀灭池中残留的病原微生物,而且还能改善淤泥通透性,使得有毒有害物质也被降解。

目的 具体效果
杀灭病原微生物 提高鱼类成活率
改善淤泥通透性 提高水质

四、越冬管理与注意事项

每天早、中、晚各巡塘一次,注意观察池塘水色及鱼类活动情况等,并做好记录。当气温降到3℃~5℃时要将池塘的水位加到最佳深度,并检查进、排水渠道是否畅通。如池面结冰,要尽量缩短冰封期。开春前气温回升后要将池水排浅,以尽早提高鱼塘水温,促使池塘中的鱼类提早开食,增加生长期。

时间 注意事项
冬季 增加水位,确保鱼类安全越冬
开春前 排浅池水,提高水温,促进鱼类开食

五、鱼病防控与养殖效益

养殖鱼类健康无病,是确保越冬成活率的前提。在越冬前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做好充足的越冬准备工作,对安全越冬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措施 效果
科学饲养管理 提高越冬成活率
充足准备工作 确保越冬安全

六、案例分享

某养殖户,通过实施以上冬季鱼塘管理策略,成功确保了鱼类安全越冬,并提高了养殖产量。具体表现为:越冬成活率达到95%以上,产量提升20%。

案例时间:2022年1月-2023年3月

冬季鱼塘管理是确保鱼类安全越冬、提高养殖产量的关键。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合理的水质调控、严格的鱼病防控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养殖效益。


谈完冬季鱼塘管理,如何确保鱼类安全越冬,提高产量?,我们再进一步讨论冬季鱼塘守护:安全越冬,增产秘诀。

冬季鱼塘守护:安全越冬,增产秘诀

淤泥,作为水产养殖中的“沉睡宝藏”,其厚度每年以约10厘米的速度递增。然而,适度的淤泥厚度对于池塘的保肥、供肥和水质缓冲至关重要。过厚的淤泥不仅会削弱其有益作用,还会给养殖带来诸多不利。因此,科学清淤成为冬季鱼塘守护的关键一环。

鱼种投放:冬放优势,成长加速

冬季,气温的降低为鱼种运输提供了便利,降低了鱼种受伤率,提高了成活率。同时,冬季鱼种数量充足,价格低廉,为养殖户节省了成本。更重要的是,冬季投放鱼种可以让鱼种提前适应环境,提前开食,从而延长养殖生长期。

冬季鱼塘管理,如何确保鱼类安全越冬

池塘修整:晒冻结合,杀菌消毒

水质管理:巡塘观察,调节水位

鱼种质量:健康无病,增产关键

配套设施:综合利用,提高效益

对实行鱼猪、鱼禽、鱼草结合的养殖模式,要利用冬闲时节,结合池塘修整建好猪舍、搭建禽棚、平整耕地等。通常每亩水面以配套2~3头猪、40~50只鸭及0.5亩左右的料草田较为适宜。

水质管理:增氧除害,保障健康

增加水体溶氧,曝除有害气体,提高饲料转化率。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调控水质,降低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危害。做好鱼病预防,确保鱼类健康无病。

鱼种放养:合理搭配,提高产量

放养密度和产量在一定的范围内呈正相关关系。放养密度增加,产量呈正比增加,但鱼产量达到一定的值后,放养密度再增加,产量增加的相应幅度就会变小。放养密度要根据池塘条件、放养鱼类品种、鱼种放养规格、出池规格和饲养管理水平以及资金投入的情况而定。

并塘越冬:科学操作,减少损失

为便于鱼塘清淤修整和鱼种、成鱼上市销售,需要对养殖的鱼种和成鱼进行并塘。鱼种并塘一般选择水温在5℃~10℃时进行。在并塘前要对鱼种拉网锻炼1~2次,操作一定要轻便,以防鱼体受伤感染生病。

清塘消毒:改善水质,保障健康

修整暴晒好的鱼塘在投放鱼种前要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清塘药物有生石灰、清塘灵、漂白粉等,其中以生石灰效果最佳。清塘消毒应选择在晴天进行,水深保持10厘米左右,用50~80公斤/亩的生石灰加水溶解后全池泼洒。

增收创效:合理利用,提高效益

鱼塘修整暴晒后,暂无放养计划或用作次年养殖苗种,则会有几个月的空闲期,可充分利用这段空闲期,进行增收创效。

品种选择:合理搭配,提高产量

以鱼类的食性与习性为基础,以合理利用池塘饵料和水体、充分发挥养殖鱼类之间的互利关系为出发点,选择搭配养殖品种。选定主养鱼和配养鱼品种一般在一口池塘中确定一种或两种鱼作为“主养鱼”,3~5种鱼为“配养鱼”。

病害防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寒冬季节由于水温较低,鱼类免疫力下降,抗病力弱,容易受真菌和寄生虫的感染和侵袭,要采取严格的防病措施,定期进行水体消毒。

冬季鱼塘守护,增产秘诀在行动

冬季鱼塘守护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清淤修整、鱼种投放、水质管理、鱼种质量、配套设施、增氧除害、品种选择、病害防治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只有全面细致地做好各项工作,才能确保鱼类安全越冬,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61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