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成期鸵鸟饲养管理,关注生长发育与疾病预防
在鸵鸟养殖过程中,育成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个时期,鸵鸟的生长发育迅速,同时,疾病预防也成为关注的焦点。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鸵鸟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一、饲喂与运动
进入育成期的鸵鸟,采食量大,同时容易过食。因此,饲喂最好定时定量。在春、夏温暖季节,可以饲养在舍外;晚秋、冬季太阳落山后,可赶入舍内。夏季运动场要设置阴凉,不放牧的应以日喂4次为宜,每次饲喂间隔时间最好相等,每次饲料投量以全天的1/4为准,早、晚两次可略多一些。每次饲喂后0.5~1小时左右应驱赶运动,以防鸵鸟沉积过多的脂肪影响产蛋性能,特别对大群饲养的育成鸟尤为重要。
必须保证清洁充足的饮水,饮水器每天清洗一次,每周用高锰酸钾水消毒一次。
二、放牧与饲养管理
有条件的养殖场,可在早晨太阳升起1小时左右待露水消失后,把鸵鸟赶到草地放牧。放牧回来后,应根据情况,精料补饲。
饲养人员也应提高管理意识,杜绝意外因素,保证鸵鸟的生长发育。
三、环境卫生
育成期鸵鸟采食量大,排粪多,应及时清除。饲养场地应定期消毒。
四、拔毛
鸵鸟羽毛要细心收集。当鸵鸟生长到6月龄时,可第一次拔毛,一般在温暖季节进行。翅膀的羽毛一般用剪刀剪,而覆羽、尾羽、体羽可用手拔,拔毛时,不能用力过猛,以免损伤皮肤。腹部的羽毛一般不拔,有利于健康。此后每隔9个月可拔毛一次。
五、疾病预防
通过全面的管理与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鸵鸟饲养中的疾病风险,确保鸵鸟的健康成长,为养殖户带来更大的经济收益。
育成期是鸵鸟生长最快的阶段,这期间常见的疾病主要包括前胃积沙病和软脚病。软脚病因生长迅速造成骨骼无法承重而引发,因此在饲养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
疾病 | 预防措施 |
---|---|
前胃积沙病 | 定期清理饲养场地,保证饲料质量,避免饲料变质。 |
软脚病 | 加强饲养管理,确保饲养环境舒适,适当增加运动量。 |
鸵鸟育成期的饲养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养殖户从多个方面入手,关注生长发育与疾病预防,才能确保养殖效益的最大化。
在了解了育成期鸵鸟饲养管理,关注生长发育与疾病预防。后,我们再来看看鸵鸟育成期高效饲养策略。
科学饲喂,保障鸵鸟健康
在鸵鸟育成期,科学饲喂至关重要。鸵鸟采食量大,易过食,因此,定时定量是关键。春、夏季节可露天饲养,而晚秋、冬季则需在日落后赶入舍内。夏季运动场需设阴凉处,日喂4次,每次饲料量为全天量的1/4,早晚喂量略多。每次喂食后,应驱赶鸵鸟运动,避免脂肪沉积影响产蛋性能。同时,保证清洁饮水,每日清洗饮水器,每周消毒一次。
环境卫生,疾病预防
良好的环境卫生对预防疾病至关重要。育成期鸵鸟排粪多,需及时清理。饲养场地应定期消毒,保持清洁。此外,定期清理被污染的砂砾,每天清理粪便两次,进出口设置消毒池,每周进行大消毒,并实施疾病预防措施。
合理放牧,促进生长
有条件的养殖场可进行放牧。在早晨露水消失后,将鸵鸟赶到草地放牧,放牧后根据情况补充精料。这种放牧方式有助于鸵鸟健康成长,同时,放牧回来后进行精料补饲,确保营养均衡。
拔毛管理,维护健康
定期防疫,确保安全
定期防疫是保障鸵鸟健康的重要措施。按照免疫程序,对鸵鸟进行定期防疫,预防疾病发生。同时,采用恒温孵化器,确保胚胎发育良好,提高孵化率。
通过全面的管理与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鸵鸟饲养中的疾病风险,确保鸵鸟健康成长,为养殖户带来更大的经济收益。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鸵鸟养殖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