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产仔体质弱、存活率低,疑因营养不足或疫病侵袭
母猪产仔体质弱、存活率低的原因探析
经常听到养殖朋友说这么一句话,母猪好,好一窝。母猪对于仔猪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然而,为何母猪产下的胎儿体质弱,存活率低,甚至胎死腹中呢?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原因一:后备母猪与经产母猪饲喂不当
喂料过多,造成仔猪过大。仔猪初期初生重在1.4-1.6kg体重时,后期生长速度相对于初生重过小的猪要快,出栏会提前。经产母猪仔猪初生重可以达到1.4-1.5kg,后备母猪要求仔猪初生重在1.2-1.3kg左右就行,若后备母猪所生仔猪的初生重达到1.4-1.5kg时,顺产的可能性非常低,极易出现难产而产死胎。
原因二:攻胎饲喂量不适宜
母猪怀孕后期是仔猪的快速生长发育期,仔猪的70%的体重在怀孕的最后阶段生长,因此需要进行攻胎饲喂。但我们大部分猪场没有根据母猪肚子的大小和背膘来进行母猪产仔数的预测。当母猪到怀孕最后需要进行攻胎时,需要先对母猪肚子的大小和背膘进行观察,对母猪产仔数多少和背膘进行预判,对肚子较小估计产仔数会较少时、膘情适中时,我们不能进行过分的攻胎或不能攻胎,否则极易造成难产产死胎。
原因三:母猪便秘
母猪出现便秘,导致肠道的粪便逐渐积累,粪便中的毒素被肠道吸收,进而会导致肝脏的解毒功能和肾脏的排毒功能失效,造成心肺功能下降。母猪产仔需要非常大的体力,当心肺功能差时,就会减少供给子宫肌的氧气,增大难产的几率,最终导致产死胎的概率增大。
原因四:滥用药物
滥用抗生素治疗或保健,容易造成母猪肝肾损伤,肝脏的解毒功能下降,肾脏的排毒功能下降,更多的毒素在体内蓄积,吸收后通过产道排毒造成产道水肿及仔猪活力差或是死亡。
原因五:疾病危害
繁殖障碍性疾病如蓝耳、圆环、伪狂犬、乙脑、衣原体等都可能造成子宫内胎儿死亡。即使胎儿出生也会因为病毒导致乳猪体质差,容易生病,甚至死亡。
生态养殖策略与可持续发展
为了提高母猪产仔的存活率,我们应采取以下生态养殖策略:
1. 合理饲喂
根据母猪的生长阶段和体质,科学调整饲料配方,确保营养均衡。
2. 重视攻胎饲喂
在攻胎阶段,根据母猪的具体情况调整饲喂量,避免过犹不及。
3. 加强健康管理
定期进行母猪体检,预防便秘等常见问题。
4. 严格控制药物使用
合理使用药物,避免滥用,保护母猪和仔猪的健康。
5. 加强疾病防控
建立健全疫病防控体系,降低疾病对母猪和仔猪的影响。
预测与验证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相信母猪产仔体质弱、存活率低的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欢迎养殖户朋友们根据实际养殖情况验证我们的观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