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猪场严控,预防水疱病爆发
猪水疱病概述
猪水疱病是由猪水疱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猪的蹄部、鼻端、口腔黏膜甚至乳房皮肤发生水疱为主要特征。
病原抵抗力:本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福尔马林、氨水、10%漂白粉液、1%过氧乙酸、1%次氯酸钠、神五消毒剂等可用于猪舍环境、饲养管理用具及运输车辆等器具的消毒。
流行病学特点
易感动物:本病仅发生于猪,各种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均可感染。其它家畜不发病。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在冬春寒冷季节流行最多,不同条件的养猪场发病率不等。
传染源:病猪、潜伏期的猪和病愈带毒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通过粪、尿、水疱液、奶排出病毒。调运病猪、污染的车、船用具、病猪的新鲜粪尿、流行地区的泔水、洗肉水等都是重要的传播媒介。
临床症状
病猪蹄冠、蹄叉、蹄底或蹄踵发生米粒大至黄豆大、数目不等的水疱,初期水疱内充满清亮或淡黄色液体,触之有波动感,约经1~2天水疱破溃,露出红色的新鲜破溃面,逐渐结痂恢复。病猪疼痛,运步困难,跛行很明显。若破溃部继发感染,蹄壳脱落,病猪不能站立,跪地爬行或卧地不起。部分病猪在鼻端和口腔黏膜或齿龈及舌面出现水疱和溃疡,部分哺乳母猪乳房上也出现水疱。
哺乳母猪乳房发生水疱,因疼痛常不愿给仔猪哺乳,可造成仔猪吃不到奶而死亡。病小猪生长发育停滞,肥猪掉膘严重。孕猪有流产现象。本病10天左右便可自愈。
诊断与鉴别
诊断:临床上与口蹄疫、疱疹、猪痘极其相似,往往导致误诊,造成某些疾病的免疫失败时常发生。因此临床上应加以鉴别。
防控策略
1. 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猪舍清洁、干燥,定期消毒,减少病原传播。加强饲料管理,确保饲料质量,提高猪群免疫力。
2. 严格检疫
对调入猪只进行严格检疫,确保无病调入。对病猪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3. 疫苗接种
根据当地疫情情况,合理选择疫苗,定期进行疫苗接种,提高猪群免疫力。
4. 环境消毒
定期对猪舍、饲养管理用具及运输车辆等器具进行消毒,切断病原传播途径。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在防控水疱病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预测与验证
根据我国猪水疱病流行情况,预计未来几年,猪水疱病仍将是一个重要的疫病。通过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猪水疱病的发病率,保障猪场健康养殖。
欢迎用实际体验验证观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