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非瘟反复,竟是这5害虫在捣乱

非瘟爆发,背后的五大害虫

进入6月以后,非洲猪瘟疫情明显增多,尤其在南方水网密集区域局部已出现了非瘟集中爆发,给当下复产带来很大不确定性,那么引起新一轮非瘟爆发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非瘟反复,竟是这5害虫在捣乱

原因一:过分关注产能提升,放松疫病防控

在当前高猪价和过去一段时间非瘟疫情整体相对平稳的大环境之下,猪场主要精力拼命提升产能,对非瘟丧失了基本敬畏之心,甚至觉得非瘟威胁消失了?于是便出现一些危险操作:不断从外面引种;引种后直接入群;没有对猪群疫病进行监测。

原因二:降雨频繁,消毒剂效果下降,非瘟病毒通过雨水病毒快速扩散

消毒剂使用效果很大程度依赖于使用浓度,一方面频繁降雨导致药物浓度大大被稀释,消毒剂作用大大减弱,让猪场外部生物安全和内部生物安全几乎完全失效;另一方面,由于对埋非瘟病死猪的区域没有进行硬化和深埋,频繁降雨将掩埋在地下的非瘟病死猪携带的病毒重新释放出来,尤其是南方,极易通过水的流动快速将病毒扩散。

原因三:非瘟防控措施有限,容易导致生物安全漏洞出现

当下猪场最主要的工作还是在隔离和消毒,即:通过减少人员外出、避免与外界人员接触和增加消毒次数和提高消毒浓度来降低非瘟爆发风险,但实际效果很难而知,容易出现漏网之鱼,并且6月以后蚊、蝇、鼠、鸟等四害更加活跃,大风天气增多,与此同时,温度高、湿度大极大削弱猪只自身抗病力,这些都为非瘟爆发创造条件。

原因四:基础疾病控制不佳,诱发非瘟爆发。

基础疾病尤其是蓝耳病对非瘟的发生起到重要诱导作用,很多复产场猪只前期表现是蓝耳,但到了后期就发展成非瘟,蓝耳与非瘟狼狈为奸、相互促进;在当下大量三元肥猪转母猪使用,蓝耳野毒感染广泛存在,部分由于担心注射疫苗引起疫情波动,使用替米考星或泰万菌素只能短期压制,但蓝耳感染之后带毒时间很长,因此容易出现蓝耳再度活跃的情况。

原因五:猪场内部存在交叉污染,通过人、工具快速散毒

非瘟爆发部分部分原因是因为猪与人、人与工具间接接触引起,在猪场生产中有时需要与猪直接接触,但在接触过程中没有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容易出现染毒的现象;另外重要的工具在不同栋舍共用,也容易引起散毒的情况。

防控非瘟,从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出发

6-8月是每年养猪的人的大考,非瘟依然是威胁猪场头号大敌,非瘟防控依然任重道远,了解当前非瘟爆发的主要原因,知己知彼,才能更好地做到有的放矢,降低非瘟爆发风险。

根据权威数据,非瘟病死猪埋藏地下超过1年依然可检出核酸阳性,这要求我们在防控非瘟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猪只的健康,还要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解决方案:生态养殖,防控非瘟

针对非瘟反复爆发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非瘟反复,竟是这5害虫在捣乱

  • 加强疫病防控,严格执行引种、隔离、消毒等操作,确保猪场生物安全。
  • 优化猪场生态环境,减少蚊、蝇、鼠、鸟等害虫的滋生,降低非瘟传播风险。
  • 加强基础疾病控制,预防蓝耳病等疾病的爆发,降低非瘟的诱导风险。
  • 提高猪场内部管理,减少交叉污染,降低非瘟的传播途径。

预测与验证

随着生态养殖的推广和生物安全措施的加强,非瘟的爆发将会得到有效控制。我们相信,通过养殖户的共同努力,非瘟问题将会得到根本解决。

欢迎用实际体验验证我们的观点,共同为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非瘟反复,竟是这5害虫在捣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58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