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雏初期,掌握这6关键步骤
育雏初期,是鸡只成长的关键时期,尤其是第一周,这关系到鸡雏卵黄的吸收,吸收得好,鸡的生长就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许多养殖户在细节管理上还是有些模糊不清,不知道自己的操作失误在哪里。
今天,我就来为大家详细梳理一下养殖户常见的6种错误以及解决方案,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育雏管理。
1、上鸡先预热
我们都知道,育雏温度保持在35摄氏度左右是标准。但是,大家使用的温度计只能代表鸡舍空气的温度,并不能代表鸡接触的地面、笼体的温度。
温度总是从高温传导到低温,就像冬天我们用暖手宝暖冰凉的手脚一样。鸡舍中冰凉的地面和笼体,会在鸡休息的时候吸收鸡身体的温度,导致鸡雏出现鸡爪冰凉、腹部受凉、拉稀等症状。
因此,在上鸡前,我们需要将鸡舍温度提前1~2天上升到35摄氏度,这样鸡舍的地面、墙壁、笼体就能吸收足够的热量,从而减少鸡雏受凉。
鸡舍预热是否充分,直接关系到育雏的效果,这是育雏成功的第一步。
2、初始温度设定技巧
鸡雏的品种、饲养方式、质量都不同,因此育雏初始温度的设定,35摄氏度只是一个参考标准,不是固定数据。特别是温度计的悬挂范围,会直接影响到鸡舍的温度。
鸡舍中温度不均匀,靠近热源的地方温度高,远离热源的地方温度低。特别是肉鸡鸡舍,比较长,我们需要重点考虑到鸡舍远端的温度。
因此,需要结合鸡群状态来设定温度,靠近热源附近的鸡,稍微热的张嘴呼吸,问题也不大,一定要照顾到鸡舍温度低的位置的温度。
总体参考标准:根据鸡群状态来升温,5%左右的鸡雏张嘴呼吸,温度最为适宜。
3、葡萄糖的合理运用
许多养殖户在鸡雏到来后,都会加葡萄糖来缓解脱水、补充能量。还有一些养殖户在鸡雏刚来时,直接用红糖和生姜给鸡雏驱寒。
这些操作看似没问题,但实际上还有很多纰漏。 是使用时间和用量的问题,葡萄糖用久了容易导致鸡雏拉稀,红糖用多了会导致鸡雏肠道蠕动减缓,导致鸡雏糊肛。
因此,不论红糖还是葡萄糖,使用时间不宜过久,建议鸡雏回来当天用6小时左右,后边就不需要饮用了。
同时,生姜这个时候并不适合添加。生姜是发散的药,而鸡雏刚来,很多时候都存在长途运输的脱水症状,生姜会加剧脱水,因此不建议鸡雏直接使用。
4、开口药的选择
开口药的目的是净化鸡雏的沙门氏菌、大肠杆菌。
健康的雏鸡,是不需要使用开口药的。但是,在养殖过程中,谁也没有预见未来的能力。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谁也不敢保证鸡雏完全健康,因此开口药还是需要使用的。
开口药建议使用安全性高、适口性好、代谢周期长的药物。
开口药使用时机:是药三分毒,不论什么药物,对鸡都是有伤害的,鸡雏刚来,不建议用药,让鸡雏先采食、饮水,让脾胃先运转起来,再考虑投药。
因此,用药的时候,建议在鸡雏第二天使用,并且采用全天饮水,来降低有些药物适口性差,导致鸡雏饮水量的问题发生。
5、通风和保温关系
育雏前几天,鸡雏生长慢,对氧气的需求不是很高,自由通风,就可以满足鸡雏的生长需求。育雏前3天需要做的事,保证鸡舍温度的稳定性,不要按照教科书的方式,直接降温,前三天的温度稳定,有助于鸡雏吸收卵黄,促进发育。
6、温度和湿度的调节
以前育雏都是考虑温度,没有考虑湿度,现在随着管理水平提高,养殖户在育雏的时候,温度和湿度都很重视。
很多鸡舍还是比较简陋,很难保证温度和湿度的平衡:温度高了,湿度就会低;湿度高了,温度就会低。
对于这个问题,养殖户需要明白,温度是第一位,鸡舍 需要保证温度,然后尽量来提升湿度。
这6大方面,就是育雏期间,养殖户最为困惑的问题,也是很多养殖户很容易犯错误的方面。当我们做好这些细节改善,育雏的成活率将会更高。
文章来源:刚子嘚吧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