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育雏期雏鸡易发病及防控策略

  亲们,养鸡的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育雏期的那些事儿。这段时间的鸡宝宝们可是特别脆弱,稍微不注意,就可能会生病,咱们得好好照顾它们。下面我就来给大家详细说说育雏期雏鸡易发病及防控策略,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鸡白痢病

雏鸡患病后,看起来没精神,食欲不振,翅膀下垂,拉肚子,粪便呈白色,泄殖腔附近的羽毛粘着排泄物。剖检后,可以发现卵黄吸收慢,心肌、肺、肠和肌胃有坏死灶或结节,肝脏有小出血点和灶性坏死。这个病通常在2到3周龄的雏鸡身上发生。防治方法:在病鸡的饲料中添加0.01到0.02%的痢特灵,连续喂7天,必要时可以继续喂。拌料时要混合均匀,以防中毒;土霉素的用量是每只雏鸡每天喂0.02到0.03克;氯霉素的用量是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0.02到0.05%,连喂3到4天。

二、温度过高或过低

由于雏鸡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对温度的调节能力较弱,难以适应外界温度和湿度的急剧变化。温度过高或受热时,雏鸡呼吸急促,张口呼吸,呈现呼吸困难,体温升高,足肢麻痹,躯干和颈部肌肉痉挛。温度过低时,雏鸡会挤在一起,羽毛松乱,发抖,精神抑郁,有时出现痉挛,呼吸频率减慢。急性病程通常几小时即死亡。育雏温度应保持在30到32℃左右,夜间应比白天提高1到2℃。室温应随雏鸡日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通常每周降低1到2℃。

三、副伤寒病

这个病通常在2周龄以内的雏鸡身上发生,症状包括突发病,下痢,泄殖腔周围粘有粪便,发生浆液-脓性结膜炎,眼半闭或全闭,间有呼吸困难。剖检后,主要病变是肝脏肿大,边缘钝圆,包膜上附有纤维素性薄膜,肝实质带有细小的灰黄色坏死灶;小肠粘膜水肿,局部充血,常伴有点状出血。防治方法:雏鸡患病后,可内服氯霉素或金霉素、土霉素。

四、曲霉菌病

患病后,病鸡出现呼吸困难,呼吸次数增加,张口呼吸,呼吸时发出嘎嘎声,晚上尤为响亮。剖检可见肺部和气囊有粟粒大至绿豆大的黄白色小结节。防治方法:制霉菌素,在阴雨潮湿季节,常患有本病的鸡场,可按每只雏鸡的日用量2到3毫克拌在饲料中喂给。

五、霉形体病

这个病常大批感染,症状包括流粘液性鼻液、咳嗽、打喷嚏,夜间更为明显,后期有气管罗音和张口呼吸。剖检可见眶下窦粘膜水肿、充血和出血,窦腔内含有透明或混浊的粘液。防治方法:应用青霉素、链霉素配合呋喃唑酮、红霉素、泰乐菌素和其它抗菌素。

六、传染性支气管炎

病鸡表现为流鼻液、咳嗽、呼吸困难和出现呼吸罗音,眼睑和鼻窦肿胀。剖检后可见气管内有粘稠分泌物。防治方法:在本病流行地区,要注意严格隔离鸡群,加强饲养管理。

七、呋喃类药物中毒

中毒后的病鸡,症状表现为精神沉郁,闭眼,很快出现神经症状,步态不稳,运动失调,倒地,两脚抽搐,角弓反张,很快死亡。剖检后可见口腔有黄白色粘液,嗉囊扩张,肌胃角质膜易于剥落。防治方法:呋喃唑酮的治疗量占干粉料0.02到0.04%,连续用药不应超过3到5天。

八、食盐中毒

饲料中的含盐量达3%时,或每公斤体重食入4克食盐时,即可引起食盐中毒。中毒后的病鸡表现为极度兴奋,呼吸与脉搏加快,运动失调,两脚无力,行走困难,甚至瘫痪,口鼻流粘性分泌物,渴欲极度增加。剖检后可见腺胃粘膜充血,十二指肠及小肠明显充血或出血。

九、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缺乏症

病鸡主要表现生长发育停滞,畏寒,体温常降至40℃以下,常有大批死亡。剖检后可见肌肉苍白和萎缩,血液稀薄、颜色变淡、凝固缓慢,心冠沟、皮下等脂肪组织消失,并呈现胶样浸润。

十、氧化碳球虫病

此病主要发生于20到45日龄的雏鸡。患病后,病鸡精神沉郁,羽毛松乱,下痢,粪便呈棕红色。盲肠球虫主要侵害盲肠。治疗方法:治疗本病的药物有青霉素,通常一个月龄的幼鸡在发病早期每只用青霉素5000到1万单位,连喂3天。

十一、鸡痘

皮肤型痘疹常发生于冠、肉髯、嘴角、眼睑等羽毛稀少部位。痘疹初为灰色小点,其后汇合成大而厚的痂块。粘膜型痘疹多在口腔、咽和喉的粘膜发生假膜性病变,称为鸡白喉。防治方法:可用鸡痘疫苗进行预防。

十二、维生素A缺乏症

本病于2周龄时见生长发育迟滞,3周龄时表现衰弱,运动失调,羽毛蓬乱,眼睑肿胀,并有豆腐渣样物,上下眼睑被分泌物粘合。病程较长的有干眼病、眼球下陷。剖检后可见鼻腔、口腔、食道有小的白色脓疱或溃疡。肾灰白色,有尿酸盐沉积。应注意补喂红萝卜、三叶草等富含维生素A的青绿饲料。 以上就是育雏期雏鸡易发病及防控策略,希望大家能认真对待,把鸡宝宝们照顾好。

育雏期雏鸡易发病及防控策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39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