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管好雏鸡五大秘诀,第四点鲜为人知却至关重要

一、鸡苗体重的选择

  你知道吗?蛋重的70%左右就是孵化出来的雏鸡的重量。随着种鸡日龄的增长,蛋重也会增加,鸡苗体重也会随之增大。所以,通过雏鸡体重我们可以回溯种鸡的周龄,并且通过后期的跟踪来判断可能出现的问题。下面这个表格就是罗斯308种鸡蛋重与周龄之间的关系:

管好雏鸡五大秘诀,第四点鲜为人知却至关重要

     | 周龄 | 鸡蛋重 |   | ---- | ---------- |   | 1 | 50 |   | 2 | 55 |   | 3 | 60 |   | 4 | 65 |   | 5 | 70 |   | 6 | 75 |   | 7 | 80 |   | 8 | 85 |   | 9 | 90 |   | 10 | 95 |

  从上表可以看出,雏鸡的体重低于38g时,种鸡处于产蛋前期,鸡苗会出现开食晚和出栏时间延后的情况。有的养殖户曾经接到过36g的鸡苗,鸡苗到舍后两天进食量较小,从第三天恢复正常,养殖户比较担心,但后期生长正常,只是出栏时间拖后了三天。鸡苗体重过小会出现生长性能不佳的情况,鸡苗体重过大对应于种鸡产蛋后期,在对细菌微生物使用抗生素治疗时出现了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反映出大体重鸡苗出现有耐药性强的情况,但是生长性能要优于小体重鸡雏。养殖户普遍反映39-45g之间的鸡苗养起来最得心应手。

二、母源抗体水平

  实验室监测数据显示,大多数雏鸡苗的NDV、H9、H5母源抗体平均水平均在8以上。良好的母源抗体水平是鸡群前期抗病力的基础,母源抗体水平的高低也是确定鸡群首免日龄的依据,因此,临床中对雏鸡1日龄母源抗体水平的关注显得尤为重要。

管好雏鸡五大秘诀,第四点鲜为人知却至关重要

三、肌胃状况

  通过对雏鸡肌胃的剖检,我发现1日龄雏鸡肌胃角质层溃疡皲裂比较严重。有专家指出,虽然雏鸡肌胃不健康,但是采食后会进行修复,不会对后期的采食和健康状况造成太大影响。但是,通过我对后期鸡群的持续跟踪发现,雏鸡肌胃损伤严重的鸡群后期都会出现肌胃炎和腺胃炎的情况,造成鸡群生产性能下降,生产效益降低。

四、卵黄比重

  雏鸡饲养管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鸡的生长发育状况、生产性能、成活率等,与养殖效益密切相关,因此育雏是很关键的,育雏成败卵黄吸收很关键,卵黄吸收越整齐完尽,雏鸡越健壮。

  雏鸡出壳后有一部分卵黄是残留的,以供雏鸡3日龄内部分营养的维持和母源抗体的供应,从而保证雏鸡的营养需求和对疾病的抵抗力。而常常会因为育雏出现的一些问题而导致雏鸡卵黄吸收不完全,影响雏鸡质量。

  1、温度不适:温度骤变、不均匀都会影响雏鸡卵黄的吸收。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病,生长发育迟缓,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互拥挤,会导致雏鸡呼吸困难,卵黄停止吸收甚至造成雏鸡死亡。

  2、湿度不宜:由于雏鸡舍内温度较高,且舍内水源较少,极易造成舍内环境干燥,从而影响雏鸡卵黄的吸收。

管好雏鸡五大秘诀,第四点鲜为人知却至关重要

  3、饮水不足:雏鸡饮水充足是提高育雏成活率和培育壮雏的关键措施。雏鸡刚出壳后卵黄囊内的卵黄还未完全被吸收,这部分营养物质需要3-5天才能基本完全吸收,同时因为呼吸和排粪导致大量水分丢失,做好饮水工作,可有效促进卵黄囊内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对雏鸡生长发育有利;雏鸡经过长途运输和抓运过程会产生应激反应,导致体内水分流失;最后,雏鸡进舍后,舍内温度较高或过低容易造成环境干燥,雏鸡排泄也会造成水分流失。若鸡群中部分鸡只饮水不足,会影响卵黄的吸收,导致鸡群出现许多弱雏。

  4、开食时间不准:适时开食是育雏工作的重要环节,适时开食有助于卵黄吸收、胎粪排出,促进雏鸡的生长发育。开食过早会因消化器官脆弱而受到损害,开食过晚则会消耗体力和营养物质,不利于雏鸡发育。雏鸡开食多在孵出后12-24h,这段时间开食死亡率最低,在雏鸡充分饮水3h后,有6-7成雏鸡可以随意走动,有一半雏鸡有啄食行为开食为宜。

  笔者针对不同批次、不同厂家鸡苗进行剖检称重,发现卵黄占体重比值由4%到12%不等。对于那种体重相差很多、并且卵黄比较小占据较大比例的鸡苗,一般会怀疑这批鸡苗是否为同一批次和1日龄的鸡雏,这也就会对后期的饲养管理过程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卵黄比较大的鸡苗也要通过对温度、湿度和开食时间的控制来促进卵黄的吸收。

五、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阳性率

  近期,我对雏鸡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检测发现检出率明显升高,沙门氏菌检出率由不到10%上升到了30%,有些样品达到了62.5%,大肠杆菌检出率由30%到80%不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32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