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蔓割病是甘薯生产中的常见病害
作者:渔舟牧歌•更新时间:7小时前•阅读3
一、甘薯蔓割病的分布与危害
甘薯蔓割病,又称为甘薯枯萎病、萎蔫病,是我国甘薯生产中常见且危害极大的病害之一。该病在我国的甘薯生产区均有发生,尤其是南方薯区,严重影响了甘薯的产量和品质。
区域 | 发病率 | 损失率 |
---|---|---|
南方薯区 | 50%-80% | 30%-50% |
北方薯区 | 20%-50% | 10%-30% |
甘薯蔓割病主要由病原菌尖孢镰刀菌引起,主要侵染甘薯的茎蔓和薯块。病害发生时,植株会出现以下症状:
- 病苗根呈青肿状,导管变褐色
- 成株发病,病株矮小,茎基部膨肿,表面有青晕
- 病部皮层破裂,呈纤维状,表皮生粉红色霉状物
- 薯块发病,薯蒂部呈腐烂状,横切病薯上部维管束变色部,在横切面呈黑褐色圆环状斑点
1.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甘薯蔓割病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已培育出多种抗病甘薯品种,如潮汕白、南京92、金山247等。
选用无病种薯和无病土育苗可以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在种植前,要严格检查种薯,剔除病薯。
3. 加强田间管理
加强田间管理,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减少病害的发生。具体措施包括:
- 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 适量灌水,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 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烧毁或深埋
4. 药物防治
在发病初期,可及时喷布30%绿叶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40%双效灵水剂8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
四、预防措施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甘薯蔓割病,以下措施值得关注:
- 重病地块与粮食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与水稻1年轮作就可收效
- 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如利用天敌昆虫等控制病害的发生
- 加强农业科研,培育更多抗病甘薯品种
二、病害诊断与识别
甘薯蔓割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茎蔓变褐、萎蔫,根部青肿。病害初期,病株叶片边缘会出现褐色斑点,随后逐渐蔓延至整片叶片。若不及时治疗,病害会迅速扩散,导致整个植株死亡。通过观察甘薯植株的症状,可以初步判断是否感染了蔓割病。
三、防治策略与实践案例
针对甘薯蔓割病的防治,
- 选用抗病品种:如‘金山247’、‘南瑞苕’等,可以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
- 无病土育苗:选择健康土壤进行育苗,避免病害的传播。
- 消毒处理:栽植前对薯苗进行消毒处理,可选用0.2%的401抗菌剂浸苗10分钟。
- 合理施肥: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保持土壤肥力。
- 轮作换茬:重病地块与粮食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与水稻1年轮作。
- 及时拔除病株: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烧毁或深埋。
-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喷洒30%绿叶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
以福建省某县为例,近年来通过实施上述综合防治措施,该县甘薯蔓割病的发生率从30%降至10%,甘薯产量和品质得到显著提升。
四、未来展望
因为甘薯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甘薯蔓割病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未来,应加大科研投入,培育更多抗病品种,同时加强病虫害监测与预警,提高防治效果。此外,推广科学施肥、合理灌溉等绿色防控技术,有助于降低甘薯蔓割病的发生风险,保障甘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