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巴东县积极发展竹荪生产加工,助力乡村振兴
湖北巴东县,这片富饶的土地,正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孕育着一种珍稀的食用菌——竹荪。近年来,巴东县积极发展竹荪生产加工,不仅丰富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
巴东县地处长江中游,气候湿润,非常适合竹荪的生长。当地政府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机遇,引导农民发展竹荪种植,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
加工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
单纯的种植并不能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巴东县在发展竹荪产业的过程中,注重产品的深加工。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将竹荪加工成各种美味的食品,如竹荪炖鸡、竹荪炖排骨等,大大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
市场拓展,拓宽销售渠道
巴东县竹荪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口感,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喜爱。为了拓宽销售渠道,巴东县积极与各大电商平台合作,将竹荪产品推向全国市场。
数据见证,成效显著
年份 | 竹荪种植面积 | 竹荪产量 | 农民人均收入 |
---|---|---|---|
2019 | 5000 | 1000 | 12000 |
2020 | 8000 | 1600 | 15000 |
2021 | 10000 | 2000 | 18000 |
未来展望,助力乡村振兴
竹荪产业的振兴之路:巴东新篇章
巴东县君田赋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便是这一振兴故事的缩影。合作社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依托当地丰富的竹林资源,引导农户种植竹荪。他们创新推出“一户一车间”的生产模式,将传统种植与现代化加工相结合,实现了竹荪产业的转型升级。
合作社负责人介绍,每天他们可以粗加工鲜竹荪菌约2000斤,这些加工后的竹荪产品以每斤180元的价格销往广州、江西等地,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从田间到餐桌,产业链的闭环
竹荪从田间到餐桌,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巴东竹荪加工产业链的闭环,不仅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还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从种植、采摘到加工、销售,每个环节都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合作社还积极与农户合作,通过技术培训和种植指导,帮助农户提高竹荪种植技术,从而提升产量和品质。这种紧密的产业合作模式,让农户在产业链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实现了共同发展。
巴东竹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扶持。当地政府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将竹荪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项目,为合作社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支持。
例如,工行毕节织金支行就为贵州金荪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发放了5000万元的项目贷款,用于建设织金县乡村振兴红托竹荪生产加工基地项目。这些举措为竹荪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因为巴东竹荪产业的不断发展,未来,这一绿色产业将如何持续发展?合作社负责人表示,他们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竹荪的品质和附加值,同时,还将探索更多与竹荪相关的深加工产品,拓展市场,实现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