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孔雀产蛋率低,需注意养殖管理
作者:畜养先锋•更新时间:12小时前•阅读3
一、春季孔雀产蛋率低的原因分析
- 气候因素:春季温度不稳定,气候变化大,对孔雀的生理机能产生一定影响。
- 饲料因素:饲料营养不均衡,可能导致孔雀营养不足,影响产蛋。
- 管理因素:养殖环境不适宜,如光照、温度、湿度等不达标,导致孔雀产蛋率降低。
管理项目 | 具体措施 |
---|---|
合理温度 | 保持鸡舍温度在18℃~26℃,避免温度波动过大。 |
科学光照 | 光照时间由产蛋初期的16小时逐步增加到产蛋高峰时的18小时,光照强度以3瓦/米²为宜。 |
减少应激 | 保持鸡舍安静,减少人员走动,避免噪音干扰。 |
增加产蛋箱 | 产蛋箱放置在距地面50cm的架上,每3只母鸡配一个产蛋箱。 |
用药管理 | 避免使用影响产蛋率的药物,如磺胺类、金霉素、四环素等。 |
中药添加剂 | 使用中药添加剂,如孔雀康宝2号,提高孔雀产蛋率、受精率、孵化率和蛋的品质。 |
三、案例分析
福建省永定县招宝生态农庄在2018年春季,采用上述科学管理方法,孔雀产蛋率提高了15%,平均每只孔雀产蛋量达到90枚。
蓝孔雀,这位来自印度的美丽使者,在我国驯化已久,以其高产蛋率、易于大规模人工养殖的特性,备受养殖户青睐。只是,春季尤其是三四月份,孔雀产蛋率却往往不尽如人意。本文将深入剖析春季孔雀产蛋低的原因,并提出一系列优化管理策略,助力养殖户提升产蛋率。
春季,孔雀进入求偶交配期,开屏次数增多,导致其体力消耗较大。此外,春季气候变化多端,温度波动大,容易引起孔雀应激反应,进而影响产蛋。同时,饲料营养不均衡、鸡舍环境卫生不佳等因素,也会导致孔雀产蛋率下降。
1. 营养管理
春季,应确保孔雀饲料的营养均衡,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例如,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有助于提高产蛋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同时,合理使用中药添加剂,如福建省永定县招宝生态农庄研制的孔雀康宝2号,可显著提升孔雀的产蛋率和蛋的品质。
春季,应加强鸡舍的保温和通风工作。保持鸡舍温度在18℃~26℃之间,避免温度波动过大。同时,定期清理鸡舍,保持环境卫生,降低病原微生物的滋生。此外,合理调整光照时间,从产蛋初期的16小时逐步增加到产蛋高峰期的18小时,有助于提高产蛋率。
春季,孔雀对光照和声音极为敏感。在产蛋高峰期,应保持养殖场的安静,避免人员走动、打扫鸡舍等噪音干扰。此外,合理设置产蛋箱,确保每只母鸡都有足够的产蛋空间。
4. 选择优良种群
孔雀各品种之间产蛋量相差较大。养殖户在引种时,应选择优良种禽,注重系谱、养殖场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等因素。避免贪图便宜,选择管理混乱、环境卫生差的养殖场。
因为人们对孔雀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孔雀养殖行业前景广阔。养殖户应紧跟市场趋势,不断优化养殖管理,提高孔雀产蛋率,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